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基建项目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工程,王尚小学是贫困搬迁群众子女,特别是白裤瑶贫困搬迁群众子女能安心入学、放心就读的地方。学校建校以来,通过打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的管理体系,切实为师生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学校成立1年多来,先后被评为河池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一、优越的学习环境,打造最舒适的家园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一个安置点,该社区共安置贫困群众1124户,5926人,其中白裤瑶贫困群众占85%以上,是广西目前纯贫困户一次性扶贫搬迁居住规模最大的村寨,王尚小学基建项目是朵努社区教育配套工程。
王尚小学地理位置优越、布局科学合理、校园环境幽雅、设施配套完善。学校建设总投资1.22亿元,占地83亩,分为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2个区域。其中小学部建有教学楼3栋,可开设45个班级,容纳学生1600多人;学校配套学生宿舍2栋,可安排住校生1200多人;教师周转房2栋,共80套;学校食堂1栋,可同时安排1200个学生就餐。
王尚小学现有学生1358人,教职工81人,班级平均人数为42名,符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配比标准。网络输入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班级,满足所有班级多媒体教学需要。运动场地区域建有标准足球场一个、篮球场四个以及网球场、气排球场、塑胶跑道等,可以满足学生所有的课外活动的需要。学生宿舍单人单床,床上用品干净整洁,晾衣架、鞋架、洗澡用品一应俱全,冷热水24小时正常供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最人性、最温馨的保障。能同时容纳1200名学生就餐的食堂由县食品药品部门协助设计规划,已实现“名厨亮灶”。就餐环境宽敞干净,“清真”橱窗体现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此外教师周转房数量全部满足教师需求,学校为教师配备了大到热水供应系统、小到晾衣架、纱窗、窗帘等生活设施和用品。师生生活条件优越,为学校工作和学习注入了无限的动力!
二、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最自信的家园
王尚小学地处美丽的白裤瑶乡,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确立了以文化自信促进民族自信,以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学一年来,共接待区内外团体四十多批次,学校逐步成为南丹县教育系统对外交流的窗口,办学特色逐步凸显。
王尚小学学生主要是白裤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他们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信心和力量。为使学生通过文化自信促进个人自信,学校建有百米民族文化长廊,通过丰富的图文集中展示白裤瑶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本校师生在区内外参加各类比赛和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为达到以爱育爱的目的,学校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关心、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爱心团体及个人的救助等资源开展感恩教育,在感恩长廊里,呈现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救助画面,让学生每次漫步感恩长廊,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和洗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努力学习,萌生长大了也要报效祖国、帮助他人的情感。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三好学生内容,学校“一训三风”、文明提示语等墙体文化布置得体,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学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每周德育大课安排在每周开始的第一节课。隆重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重温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重温“一训三风”确保学校“风清气正”;国旗下的讲话、学生才艺展示、周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颁奖仪式等对培养学生全面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尚小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占85%以上,在每次受助活动中,学校都会精心布置,通过简洁而隆重的受助仪式,让学生在感到温暖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用一颗爱心去面对一切。由于动静有机结合的校园文化,学校已逐步形成崇向文明、相互尊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学校还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每周“文明宿舍”和“文明班级”评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弘扬本民族文化,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周一至周四课外活动,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校所编排的节目多次参加区内外各项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玩转陀螺》曾参加2015年广西少儿春晚、代表广西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全国民运会获得二等奖;《猴娃闹鼓》在河池市第十四届铜鼓山歌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并应邀参加江苏省南京市“拉手迎青奥·共圆中国梦”宣传活动、参加广西卫视“壮族三月三”民歌晚会(开场舞)、参加广西六十大庆文艺演出(广西小学唯一中选节目)等。由于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中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育,先后被评为河池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最快乐的家园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王尚小学的优良传统。学校把同事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生活中是兄弟,工作中是战友”,生活中学校关注每个教职工的家庭,在教职工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工会对其实施力所能及的救助;每年职称评审季,学校组织参评教师进行培训,组成互助小组帮助提升参评材料质量,提升过关率,切实为教师利益着想。学校规定,同事之间见面要主动打招呼或回礼,同事之间视如亲兄弟亲姐妹,但在工作中不含糊、不推诿,主动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构建兄弟加战友的人际关系。
对于学生,教师扮演老师和父母的角色。为解决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学校通过“爱心桥”活动,搭建困难学生与爱心人士沟通的桥梁,仅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就为困难学生募捐到资金、衣物、床上用品、学习用品等物资价值达二十多万元。此外,对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等弱势群体,学校利用校内校外心理咨询教师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让他们解开心结,放下包袱、阳光自信。2020年6月,广西妇儿工委到校检查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科学的管理体系,打造最和谐的家园
王尚小学立足根本,着力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既有制度化作为保障,更注重人文关怀。许多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选择住校,为让这类学生生活中安心、舒心、暖心,学校在管理中注入了许多人文元素。通过争取政府扶持、社会救助为学生解决床上用品或御寒衣物;通过周文明宿舍的评比,提升宿舍就寝及内务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食堂就餐,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和教师轮流自费陪餐制度;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维护用餐秩序;通过培养学生自助用餐习惯,不浪费一粒米一份菜,培养学生爱护粮食、勤俭节约的品格;学生自带专用餐具,饭后自行洗刷消毒,既防范交叉传染、节约用餐成本,又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基于对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认同与尊重,学校设置了清真橱窗,满足少数民族部分特殊群体的用餐禁忌需求,增进民族团结、互助与和谐。此外,学校夏季全天为师生提供开水,冬季供应姜糖水或罗汉果茶,看似小事,却充满温情,师生幸福感在细节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工作也由此获得了无限的动力。
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她承载着沉重的担子!学校将始终以一颗仁爱之心,立足优势,面向未来,把她培育成教师乐于奉献、展示自我的舞台,培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精神家园,让学校成为贫困群众子女成长的摇篮,成为他们最心目中最温馨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