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罗平镇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原名为诚正小学。民国九年改名为罗平第二高级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罗定县第四区第一小学,1952年迁往罗平圩西部重建新校,1954年整顿小学后改名为四区中心小学。1969年中心小学停办,1978年中心小学复办,在中心校原址恢复设立罗平中心小学,招收罗平圩及附近村庄学生。此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89年从各方面集资新建教学大楼1栋,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校园总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75平方米,体育场地2000平方米。2003年,由于校园场地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镇党委、镇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决定在长岗坡渡槽边征地50.4亩增建中心校高年级部,校园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在省老促会和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新建1栋四层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开设五、六年级。2013、2016年,在镇委、镇政府的努力下,新征地7400平方米,用于宿舍区建设。
在温馨校园的创建工作中,学校以“诚正文化”为核心,大力营造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民主、温馨、和谐的学校育人环境。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为民、担当、实干”的长岗坡精神,不忘教育初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能并重”的办学宗旨,开展形式丰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担当新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全体师生展现出敢于担当、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一、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
学校现开设四、五、六年级,44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919人,教师115名,职工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2人,小学一级教师 61人。
学校现占地面积392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89平方米。教学、活动、生活区域各自独立,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现有教学楼2幢、综合楼1幢、教师宿舍楼2幢、学生宿舍楼2幢,师生饭堂各1个,200米环形跑道足球场一个,篮球场5个,乒乓球场1个,师生公共厕所各2个。现有专用教室44个,功能场室34个,拥有计算机497台,电教平台46套,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按省小学一类标准配备,少先队有仪仗队器材10个单元,图书室现有图书25000册。校园宣传栏40个,宣传栏内容丰富,有常规要求、师生风采、体育运动、保健常识、校园安全、防疫教育、禁毒教育、特色文化等。学校共安装有138个摄像头,做到校园监控无死角。将学校打造成一座“美丽花园、书香校园、温馨家园”的特色校园是学校一直努力的目标。
二、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每间教室均配有可直接上网的电子白板或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窗台摆放有各种绿植,墙壁张贴有名人字画或班级活动照片等,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被精心设计和装扮,处处都体现着育人的氛围。
每个教师配有台式或笔记本电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既做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又做到学科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适时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发挥教学育人的效果。
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食堂内有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宣传教育文字和图片,提醒学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校园内外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草葱茏,既能为师生遮阴挡雨,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也为学生营造了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育人环境。
学校定期通过宣传栏对师生学习生活、“一校一品”、特色活动、红色文化等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红领巾广播、手抄报、读书交流分享、环保小卫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效。
三、打造温馨的精神家园
罗平镇中心小学全力打造“诚正文化”用“诚正”培德和育人,确立“传承诚正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刻在校道独立屏风墙上,校园内秩序良好,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整体状态良好,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 训:至诚至正 博学求真
校 风:诚实 好学 和谐 进取
教 风:乐教 奉献 博学 创新
学 风:乐学 善思 自信 合群
对于教师,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情境,鼓励他们成才。在管理中学校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把教师当成学校服务的对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模式,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让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对于学生,学校要求教师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构建一个让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体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下,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关爱、理解、宽容所有学生,学生用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回报教师的爱。尊重教师,见到老师主动问早、问好,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分为“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章程” “教职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四大类,在每个部室、每间办公室、每间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了相应的制度,鼓励师生参与制度的制定,让制度说话,凭制度办事,体现学校民主管理思想。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依法办学、依法施教、校风、教风、学风 “三风”建设等方面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有效的法治管理、制度管理。
五、常抓安全工作不松懈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要求落实的各项安全要求,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安全演练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
首先,与保安人员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合同,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其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家长、教师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再次,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最后,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综合整治,对存在的隐患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及时整改。
2018年12月,学校被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教学厅授予“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获云浮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六、创建足球、书法、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1.足球特色。学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开发足球校本课程《罗平镇中心小学足球校本教材》。该教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足球课的教学任务要求,从教学内容着手,课与课之间衔接紧密,以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在教法上进行了尝试,练习中多采用活动性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近似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掌握技术,对学生熟悉规则、提高技术、战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意志品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具有一定的帮助。
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广东省足球特色推广学校复核验收专家组的验收工作,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
2.书法特色。古语有云:“字如其人,立品为先。”近年来,学校将硬笔、毛笔等书法艺术融入教学课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自己书法特长的平台,通过书法教育对学生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罗定市书法家协会罗平分会在校内成立,书法家协会的同志每周六都来授课。
3.科技特色。为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佛山市禅城区同济小学张秀香名师的带领下,成立红棉工作室,开展科技教育、科技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别的科技竞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2017年,学校参加第1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获得“示范学校”称号;2019年,学校荣获云浮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参加第十四届广东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获“示范学校”称号。2017至2021年,学校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别的科技竞赛均有获奖。其中,国家级6人次,广东省级 84人次;云浮市级53人次,罗定市级57人次。
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渗透及落实在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四个层面上。
1.学校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作业、有效检测、有效评价等。
2.集体备课制度和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保证。学校成立备课组,按月每个备课组安排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通过交流和沟通,教师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也成立自己的学科教研组,定期安排活动,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完善检测和评价机制。是否有效,一是要落实检查,因此学校制定了每月常规检查制度,每月进行检查,做好记录。二是要进行阶段检测。每学期一次期中检测,各教师认真备考,精心质量分析,找出问题,制定措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和谐温馨之家,促进学校稳步发展,是学校的目标与努力方向。学校坚信“温馨校园”作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必定会在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教育实践中,极大地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指数,让师生健康愉悦地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