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草沟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07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现已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的初级中学。学校得山村之清幽,沐淳朴之民风。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浓厚优良的学风、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校风,爱岗乐业,敬业奉献的教风,使得校园处处充满温馨,先后荣获自治区德育达标示范学校、自治区信息化示范学校、自治州教科研先进单位、自治州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学校教学质量全县突出。
一、布局建设 科学合理
学校位于霍城县城东北,距县城29公里,服务半径16公里。校园占地面积40537平方米,生均26平方米;建筑面积15735.02平方米,生均10.1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1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
目前,学校有120名教职工,31个教学班级,在校生1460名,寄宿生727名,学校教室、宿舍等地采光良好,照明亮度符合要求,基础设施配备均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校舍的规范设计更是为全体师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办学条件 保障到位
(一)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目前学校有国家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育能手1人,州级教学能手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1人,县级教学能手9人,县级教学能手工作室2个,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温馨学习的保障。
(二)功能教室设备齐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逐步展开
学校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硬件、软件建设投入,目前,学校拥有录播教室1间,校史馆1间,主题教育馆1间,阅览室2间,微机室3间,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各功能室器材室齐全,设备达标。无线网络架设覆盖全校,组建六个平板电脑班,每班均配有交互式一体机,教学楼网络查询机全覆盖,这些设施的投入真正使得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随着上级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扩大绿化面积,植树、种草、栽花,杨柳成荫,榆树城墙,绿草红花,花香与书香溢满校园,布置标语牌,严抓校园环境卫生,积极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新的两栋宿舍楼已投入使用,教师周转房的使用解决了离家远老师的难题,新建的两栋二层餐厅宽敞明亮,新建的悬浮式操场成为了学生钟情的运动场地,新建的水冲厕所及浴室,更是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方便!如今,学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真是温馨的求学之隅。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实现全程育人
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深入开展了“学研展馈”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重视学生培优补差工作,定期定时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及培训;开展“星级班级、星级宿舍和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学生活动,如: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与艺术素质培养,加强“每天运动一小时”,积极开展推广广播操和校园绳操等活动,开设了舞蹈队、书法班、手工制作等18个社团,并抓好艺术团队的训练参赛工作,每周五下午全校师生都要集中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
(二)加强特色活动、彰显学生个性
系列主题活动、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形式多样,仪式规范,主题鲜明,主体性强,经过积极探索,学校花样跳绳、篮球、田径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暑假,学校为了解决农村孩子暑期单调的现状,免费开办了“暑期扬帆,幸福起航”暑期训练营活动。学校免费提供食宿,特长训练,免费辅导假期作业,进行培优补差,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18年7月,学校承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与才干。
(三)开展多彩活动、陶冶学生性情
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学生们载歌载舞,展示风采,话团结、颂祖国,精彩纷呈;运动会上,学生们拼搏进取,角逐名次,赛风格、赛水平,强健体魄;“诵经典•品古韵”系列活动中,学生们激情吟诵,品析古典,传承着祖国灿烂的文化;纪念“一二·九”运动活动中,传唱爱国歌曲,诵读爱国诗篇;新团员入团仪式上,彰显了祖国新时代接班人的风采。同学们在具体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品质,彰显了鲜明个性。使学生在快乐、健康、和谐的活动和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师生心理素质
依托德育课题,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心理问卷调查,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师生的心理讲座。利用心理辅导室、宣泄室等资源,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拓展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团队户外拓展活动,让教师的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团结互助相互协用的意识。
(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健康”校园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教育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入手,把依法治校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学期邀请法律顾问或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做好可预见、有隐患事故的防范工作。
(六)抓实德育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以班级、宿舍管理考核办法为标准,加强班级管理,认真落实值周检查工作,重视班级中班干部的培训,积极探索完善星级评价制度,及各类星级称号,将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从而让学生的行为养成习惯,培养得到真正落实。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一)建设温馨和谐宿舍,打造绿色宿舍文化
“宿舍是我家”是学校建设宿舍文化的主旋律,学校积极打造温馨和谐环保的宿舍文化,力求让宿舍有家的温馨。进入宿舍,满眼绿植,学生利用旧的饮料瓶自己种植花草,悬挂在走廊、楼梯上,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风景。同时,学生还利用废弃物做出一系列的手工作品。这些都让他们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宿舍内部走廊布置以青春期教育、健康知识、文明礼仪为主,基本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有温馨的育人功效。在宿舍专门设置学生手工实践室,每周日,到校的学生均可以在实践室里进行手工制作、书法写作,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疏导了学生的心理。
(二)开设书法课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积极开设书法课程,积极组织老师开发校本书法教材,并已经通过了审核。学校还专门设立书法室,购入了书法课练习用的笔、墨、水洗布、砚台。书法室布置典雅,文化气息浓厚,学生在这里上书法课,身心得到书法艺术的浸染。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一)强化学校内部交流、交往、交融
历年来,学校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做到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领导班子重视自身发展,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教师之间不比索取,只求奉献,工作布置不推诿,遇到难题群策群力,逐渐形成争先进、当先进的氛围,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联谊活动,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今校园风气正,教师工作积极性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健全完善师生关爱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长效机制、学生结对帮扶制度、教师帮扶制度等,每学期,党建、团委、工会都会通过捐款资助等各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老师进行关爱帮扶,送上温馨的一幕。
(三)三教结合,齐抓共管
学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统筹的理念,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好爸妈课堂”和“千师访万家”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强大合力,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优化。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健全完善安全工作制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完善教师值班制度,强化值班管理,做到安全值班常态化。值周领导24小时住校在岗,严格落实用餐陪餐制度,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履行责任人职责,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严格物品、仪器、图书管理制度,后勤保障食品饮水安全,德育处配合宿管老师,把好宿舍环境卫生关,按时通风、消毒,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确保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长期的坚持与重视,几年来,学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和谐校园的构建,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良好的环境,育就合格的人才,“伸展翅膀、放飞理想”是学校每个学生孜孜不懈的追求。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注重环境育人,积淀文化底蕴,努力创办适合农村实际、适应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温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