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温馨校园,涵育“五会”新人——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灵宝市豫灵镇,距离灵宝市区60公里,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成立于1996年,现有教学班36个、教师86人、学生1575人,其中寄宿生690人,回、苗、蒙少数民族学生35人。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2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24人。

建校以来,学校着眼于“把学校办成全省一流的实验性、示范性小学”的远景目标,秉持“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会做人、会健体、会生活、会学习、会交往的“五会娃”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温馨校园,涵育时代新人,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中,该校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作用。

一、科学规划,育人乐园环境美

学校位于镇区西北,远离闹市但交通便利。36个班的设置规模与相应的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周边适龄儿童就读需求。依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市、镇、村的合力支持下,近五年学校累计投资400余万元用于办学条件提升。按计划每年完成两至三个校园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提高。

(一)创建园林式校园,让乡村学校更美。学校由西安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体设计兼具现代建筑与园林风格,功能区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教学、生活需要又给人以美的体验,2013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教学区的花园、体育场周围以及行知园内,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形成了校园“春有繁花夏枝长,秋叶多姿冬树俏”的四季美景。掩映其中的亭台回廊、鱼塘拱桥、曲径奇石、休闲座椅,借势而建的明星长廊、悦读书吧、创客展台、农耕基地,更增添了校园的优雅与书香之气,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学习乐园。

(二)创建标准化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学校门窗、走廊、楼梯设计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既能保证常规活动又符合应急疏散要求。硬件设施齐全,建有科学实验探究室、数学科学仪器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亲情热线电话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医疗保健室、青少年帮扶办公室等多功能室,各项设施符合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学习环境不断改善,教室内墙贴了瓷砖,配置了空调、饮水机、分离式黑板垃圾分类回收箱。更换可调节课桌凳,可根据学生身高设置合适的高度。更新12盏50瓦的健康节能照明灯,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安装防近视矫正架。完善体育设施,建成了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五人三人制足球场、观礼台、升旗台等,特别是建成了其他学校很少有的校园攀岩墙。学校全面改善就餐环境,生活条件优越。打造“明厨亮灶”,全面实现“煤改气”,翻新了餐厅,建成了清真餐厅。全面改造学校老化线路,安装高空防落物安全网。为师生宿舍安装遮光窗帘、空调,装配饮水机、衣柜,建造洗浴间、规划停车位、设立晾晒区,为住校教师生活提供方便。

(三)创建智慧型校园,让乡村孩子赢得未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始终走在前列,是三门峡市率先建立网络中心,普及“班班通”,建成数字化学习教室、录直播教室,开展动漫教育实验的学校。学校从2016年起开始涉足创客教育,从一间教室配备5万元设施设备开始建设,到现在为八间教室配备5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创客教育空间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建成了包括航模、Makeblock机器人、3D激光打印机、绘图仪、奇幻拼装机器人、定格动画、泥塑DIY、“五会娃”石膏制作、创意涂鸦等项目的豫西地区规模最大的专用创客教育空间。2019年,成功创建河南省创客教育示范校。河南教育厅创客办江兰廷主任称赞该校的创客教育“让农村孩子站在了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起跑线上”。

二、“五会”目标,全面发展质量优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确立了“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健体、会学习、会交往’全面发展的‘五会娃’”的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连续4年荣获灵宝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牌。

(一)以德为首扣扣子,诚实守信“会做人”。 德育工作中,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开展“行为习惯早养成”“日行一善”“每周一星、十佳少年”等德育评选活动及“我与小树共成长”“清明节扫墓”“走进军营”“感恩母亲”“垃圾分类回收”“红领巾义卖”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文明善良,诚实守信,努力做到孝父母、尊师长、遵校纪、守国法,言行一致,踏实做人,实在办事。

(二)人人动手善劳动,多项技能“会生活”。学校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生活技能实践要求,定期举行生活技能竞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不比吃喝穿戴,学会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热心志愿服务。

(三)强健体魄培意志,科学锻炼“会健体”。体育教育中,学校以普及篮球和足球运动为重点,积极开展“一班一品”和教师“一人一项目”特色体育活动。在体育训练中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保护视力,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与喜爱的体育运动,学会科学锻炼,运动促健康。

(四)求智重效讲方法,绿色发展“会学习”。学习习惯培养中,学校将阅读习惯养成作为重点,架构阅读导向、创设阅读环境、开展阅读活动,努力让孩子们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同时,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创客教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德艺双馨兴趣浓,才艺双全“会交往”。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个人特长的舞台,学校成立了9大类79个社团,教师人人带社团、学生人人参加社团,师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共同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与人交往能力不断提升。

三、文化育人,区块建设理念新

漫步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五会”文化。根据学校布局,精心打造了“理想信念、生物环保、传统美德、健康人生”四大教育基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尚美养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教学区即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进入学校大门,目之所及,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五会娃”形象墙、图解核心价值观、“五会娃”各阶段的成长要素、综合实践活动、“五会娃”日常行为习惯训练点,为每一位师生注入前行的动力。

(二)休闲区即生物环保教育基地。学校将占地2600平方米行知园里的9大类118棵花木让学生领养保护,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包括花木名称、生长习性和领养人简介等内容的“保养卡”。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三)生活区即传统美德教育基地。学校在餐厅、宿舍设置了大量的标语牌、宣传图片,建成以“诚、信、礼、义、忠、孝、廉、俭”为主题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使师生能够随时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染、熏陶与教育。

(四)运动区即健康人生教育基地。在运动场四周墙壁上布置了运动知识简介、学校体育明星简介和“康康杯”班级足球、篮球联赛日程公示等展牌,引领学生建立科学锻炼的意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和谐共建,温馨校园百姓赞

学校实施“关爱工程”,以爱育爱,将爱心传递,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一)人文管理,为教师工作减压。学校借助各种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平台,实行无纸化办公,利用钉钉办公平台完成签到、请假及各类审批,让教师从繁琐的资料收集中解脱出来。教师每人每月自选一天孝亲假,陪伴家人;教师生日当天送蛋糕送祝福;坚持为孕期、哺乳期教师每天提供一杯牛奶和两个鸡蛋,补充营养;为每个教师的宿舍配备大床、衣柜、空调和鞋架,让入职教师能拎包入住;每年的三八节和教师节分批次组织开展家乡美景春秋游,让老师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在节假日对困难教师进行资助,出台教师及直系亲属住院补助政策,让困境中的家庭享受组织的关爱;坚持每年给老师发放价值200元的图书购买卡,让教师尽享学习之乐。郭晓楠教师家住苏村山区,交通不便,从家到校一趟基本需要花费6个小时。为了能让郭老师每周五天黑前赶回家中,学校特意将该老师的工作调到上午,保证在午饭后就能踏上返家的路途。这些贴心举措,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能聚人心、增合力,把学校打造成了老师第二个“家”。

(二)全面帮扶,为特殊学生送暖。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组织全体任课教师、保育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形成“教师帮心理、学生帮学习、保育教师帮生活”的全面帮扶体系。坚持每周师生进行一次谈心、每两周与父母进行一次视频聊天、每月过一次集体生日、每学期召开一次线上家长会,为特殊学生送去温暖。学校每年对特殊学生资助资金都在5万元左右。坚持每周组织特殊学生观看一部教育部推荐的励志影片,促使学生每周有进步,每月有变化,帮助其树立自信、健康身心、快乐成长。五(5)班学生刘文静说:我要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爸爸突发疾病去世,母亲改嫁远方,整天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没有工作、身体又不好,每一天我过得都很不开心。学校知道我的情况后,把我在校学习、生活费用全都免除了。每逢节假日,校长还给我家送米面油和文具,奶奶的脸上也重现了笑容,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更多的人。

(三)家校携手,为温馨校园聚力。学校注重小手拉大手的文明辐射作用,教育一个学生、文明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通过开展家长督学、家长义工和共建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每周的“清洁社区”、每期的“家长开放日”、每年的“走进最美豫灵人”“感悟家乡美”等活动,让学生感悟各行业的重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劳动成果。

(四)多措并举,为平安校园筑墙。学校将安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校长、主管校长、安全责任处室、全体教职员工“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了上课、课间、就餐、就寝、活动、上(放)学安全制度,明确了各时段的安全管理人员与职责。实行安全管理无缝对接,把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的重点时段进行划分,保证了家长、保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各方面做好交接,确保管理“时间上不留空隙、空间上不留空白、环节上不留空档、职责上不留空位”。采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成了学校安全系统,校园监控实现全覆盖并与上级部门联网,保证安全监控无死角。 学校还主动与公安、工商、城建、卫生等部门联系,做好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达到“周边零发案”的目标。

“实验二小是我心中永远的乐园!”这是孩子的由衷赞美。“感谢实验二小!在老师的培养下,我的两个孩子自信阳光、自立自强,实验二小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益!”这是家长的肺腑之言。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创客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名片示范校、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河南省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式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一级食堂、河南省最美大课间二等奖,三门峡市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安全工作示范校。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美好愿景,全国教育大会绘制了新时代教育路线图,灵宝实验二小将对标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让乡村教育更有温度、厚度、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