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西张星级校园,传绣球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槐荫区西张小学位于长清、齐河交界处,北倚黄河,南临玉清湖。因地处乡村,远离喧闹的市区,校园宁静而舒适,是一所既有书声琅琅,又有碧水蓝天、四季花鸟的袖珍式花园学校。学校以非遗文化绣球灯舞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以“星级评价”为实施德育的有效手段,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之道,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济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济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等荣誉。    

一、浸润文化理念,树立星级少年

学校秉承“让每一朵花在民族教育的花园里幸福绽放”之办学理念,学校即为学生幸福成长之花园,是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学校一直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星级评价活动,活动先后经历了宣传发动、分步实施、强化整改、巩固养成和总结表彰五个阶段,首先刊印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评价手册》,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制订了“劳动之星、礼仪之星、合作之星、守纪之星”等七个星级评价内容。其次,在宣传动员方面,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共同学习探讨评价手册使用方法,同时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肯定,家校合力共同促进。此外,还建立了详实可行的量化赋分评估制度,以及班级星级少年、星级小队、校级星级少年以及校园大明星等层层递进的奖励体系,一步步激励着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2019年12月《生活日报》第六版专版以《树西张星级校园,传绣球非遗文化》为题目详细介绍了学校星级评价活动,这也是学校得到社会认可的见证。今年十月,《2020名校文化博览》一书专门刊登了星级评价等特色工作,这也是学校得到社会认可的见证。

二、传承非遗文化 演绎多彩绣球   

绣球灯舞是一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绣球灯舞从专业性强、人少而精的十二人表演,发展到气势磅礴的五十人团体绣球操;再发展到全校人人参与的大课间绣球操;最后发展到编写校本教材,纳入学校课程。学校在传承的进程中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2016年创编了团体绣球操,五十人方阵手持鲜艳的绣球,伴随明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动作整齐划一、协调流畅。2017年,绣球灯舞首次将击鼓纳入表演之中,演出时学生身着节日盛装,男生额系束带,女生串珠花帽,配以“急急风”“长行”等鼓谱伴奏,击鼓声气势恢宏、绣球舞豪放优美。学校师生曾携带团体绣球操节目参加济南少儿电视台第九届少儿春晚。2018年学校师生在团体绣球操的舞阵中央加入了绽放的巨大莲花绣球,曾参加山东省文化馆举办的庆六一文艺展演;还参加了全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得到了全国非遗专家的高度认可。凭借绣球灯舞,学校荣获了济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济南市“泉城文艺奖”。

2019年,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传承的力量》栏目组来学校进行了为期三日的绣球灯舞节目录制,记录下了传承中的中华文化。2020年春节,该节目在国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同步播出,得到了荧屏前观众的赞叹。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绣球灯舞,学校从绣球灯舞的起源、历史沿革、现代发展、制作、传承等八个方面加以整理,编写了绣球灯舞校本教材。这为孩子们走入“非遗”殿堂开启了一扇大门,更为学生勇担传承、弘扬“非遗”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农业园区实践,护卫家乡使者

春耕油菜花田,夏荷向日葵边,秋枫稻花香岸,冬妆白雪皑皑。毗邻学校的乡村振兴战略工程五洲农业园区,是学校为落实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参与实践教育基地的活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新兴产业。学校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地的特色大米,从农机具采购到大米选种,再到育苗、插秧、收获、加工,处处都有学生们参与的身影。他们填写实践报告,研究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针对秸秆焚烧问题,学生们亲自将宣传单发放到村民手中,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又将秸秆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或赠亲朋、或售卖后将所得款项捐赠给公益组织,处处都体现出家园小主人的意识。本学期根据农耕稼穑时节,学校开展的是“大米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主题。首先,以小队为单位设计调查表格,明确分工与职责;其次,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此处尤为关键,一次活动课的问题只能停留在“为什么”的浅显阶段,低段学生尤甚,二次课堂学校加入了“巨人稻”“稻蟹混养”等鲜活图片做引,学生亦深入地做起考究,头脑中产生出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水稻一生共经历哪些虫害,稻鸭混养吃掉害虫的比例,等等;之后,三次课堂参观提问,填写调查表格。最后则是两周一次帮忙务农,无论收割装袋抑或赶鸭上架,两周一轮,定好时间、风雨无阻、参与实践。不仅如此,游客络绎不绝观赏油菜花田时他们充当向导,采摘园摘草莓品瓜果之时,他们开展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总之,在实践基地,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心愿由此萌生!

学校面积不大,但精致温馨,处处都能感受到润物无声的感染之力,感受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之印。莘莘学子沐浴着花香与书香,在这独具魅力的校园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