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镇中心小学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经验介绍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红旗镇中心小学坐落于素有“大理石之乡”美誉的凤南小镇——红旗镇,掩映在巍巍的柜石山脚下,滔滔的土牛河畔。该校始建于1918年,是全国知名的人民好校长包全杰的家乡,也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占地24900平方米,现建有教学楼、幼儿楼、宿舍楼等教学设施,总建筑面积达5160平方米,室内文化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师生为本,营造出了和谐的氛围。现有11个教学班,最大班额36人,教学设施齐全,均达到现代化标准水平,校园环境建设中,最耀眼的就是标准化草坪硬化操场(占地共计 11910 平方米,其中人工草坪面积7000平方米)。走进校园,感觉清新,整洁,宁静,温馨。

几年来,学校本着“根植乡土,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全力打造温馨而美丽的乡村校园,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点滴成绩,2020年1月被评为“辽宁省最美校园”,2019年3月,在“银杏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丹东市团体第一名,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科研先进单位”“教学改革先进校”。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奖励6项,教师获评省级以上优质课3人次,学校现有省市级骨干校长教师8人。凤城市政府评选的最美乡村教师1名。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近几年学校多方争取国家薄改专项资金,以及地方配套资金,新建综合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幼儿楼教学一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150个幼儿学位。学校还争取国家福利彩票专项资金20余万元,修建了红旗镇小学乡村少年宫,丰富了乡村孩子的文化生活。学校师资配备师生比达到国家标准,能够充分满足乡村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新建标准化运动场地 11900平方米,新增音体美器材多套,图书5000余册,充分满足了乡村孩子兴趣发展和课外阅读的需要。校园教学实现了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与城里孩子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学校新建食堂450平方米,食堂实现了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可同时满足全校500余名学生就餐,极大满足了乡村孩子的午间就餐需求。学校各教室及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均配备了电取暖和空调等采暖消暑设备,配备了必要的教师休息室,为家在外地的20多名教师修建了630平方米的周转宿舍楼,解决了远途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注重扎根乡土,结合本土教育资源及重大节日进行德育活动,形成了“根植乡土  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品牌特色,打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

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鲜艳的国旗、嘹亮的国歌,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重视经典诵读活动,逐步分年龄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四中午的社团活动中,开设了有声有色的经典诵读课,老师教孩子们诵读唐诗、宋词、主席诗词等。

学校贴近孩子实际,每个月都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每年3月开学第一天,学校都开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由校部校长做题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文明小学生》的国旗下讲话。

每年3月5日,学校定期到红旗镇永兴村岳秀居敬老院慰问老人,师生们为老人们带去了水果、鲜奶等老人爱吃的食品,给老人们表演了诗朗诵、学雷锋歌曲等节目,临走时,孩子们与老人深情拥抱,真挚的童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每年清明节,学校进行“传承·清明祭英烈”活动。全校师生步行8里地,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全杰墓,举行祭扫活动。在鲜艳的队旗下,孩子们在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墓前立下铮铮誓言:努力学习,回报家乡,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国旗下讲话、网上祭英烈、读烈士家书、演讲比赛、讲英烈故事等活动。

每年四月末,开展 “相约春天师生趣味接力赛”活动。接力赛由学生的“青蛙跳”接力赛和教师的“传垫子”接力赛组成,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大家将友谊、快乐、团结、力量依次传递,运动让大家释放了压力,使校园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每年5月末,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走出校园,远足踏青。师生自带锅碗瓢盆等炊具和野餐食品,大家拾柴生火,埋锅造饭,煮面、烧烤、拌菜。当大家齐动手将一桌丰盛的饭菜摆上桌,师生席地而坐,那种温情与快乐让师生心与心交融在一起!聚餐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互相关心、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吃苦耐劳精神。

每年6月3—9日,学校开展 “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通过召开班会,了解了端午节由来,知道了屈原的故事,并了解了端午节习俗。通过搜集积累端午节的古诗词和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亲身感受端午节习俗,传承了传统文化,受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每年6月,学校结合党史知识进校园活动,邀请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来校举行“勇士辉煌化金星”“十二英雄”事迹宣讲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六十多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中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了解了烈士们为了祖国勇于奉献青春和热血的高尚品格。

每年9月开学第一天,学校举行 “同升国旗,共唱国歌”开学第一课活动,师生们用歌声表达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校部校长对孩子们做开学第一课讲话,鼓励孩子们为了中国未来更加强大而努力,带领全校孩子一起诵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在铿锵有力的诵读声中,全体师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每年9月10日,学校开展 “感念师恩,鲜花送给您”活动。当天清晨,师生们一走进美丽的校园,孩子们就用童稚的声音向老师问候 “老师,节日快乐!”他们把事先准备的野花送给全校每一位教师,跟老师拥抱合影,操场上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老师们手捧一束束鲜花,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回忆。

2019年9月末,学校举行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唱演出,师生们用歌声赞美祖国,表达浓浓的爱国之情。师生们用歌声庆祝祖国的生日,用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祝福。合唱演出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

学校结合本校的德育系列活动,承担了国家德育科研课题,并获得科研成果奖。2018年6月,德育课题“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策略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2016年12月,德育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研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方面,学校坚持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不断加强师资配备,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程,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全体教师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要求,同时创建了具有特色的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教学,教学效果显著。2019年3月,获得“丹东市银杏杯大赛”团体第一名。2019年9月,被凤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凤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6月,获得“辽宁省优秀少年大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9月,学校被评为“国家教科研先进试验单位”。2012年至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教学改革先进校”。学校还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连续五年在凤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比中名列前茅。

学校能够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积极开展体育“2+1”活动。每年定期开展春季、秋季校内运动会,毽、绳比赛,一二九长跑,冬季户外冰雪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学校的花样绳操,大型体操《中国范》《美美哒》等,受到上级部门好评和社会认可。学校重视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先后获得“辽宁省学雷锋教育先进集体”和“丹东市优秀乡村少年宫”“学习郭明义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能够充分挖掘百年校园文化传承,充分利用人文气息环境,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谐统一,学校所在地红旗镇素有“辽东苗木第一镇”“草莓之乡”“甜瓜之乡”的美名。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积极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和乡村文化氛围。学校先后在校园周边绿化带外建立了占地12亩的银杏园一座,校内枫叶景观园一座,以及幼儿户外种植采摘体验园一座,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室外体验经历。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上墙。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考虑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建设了用于学生晨读、学习之余小憩的庭院、树林、水池等。学校注重培养“乐学、守纪、善思、创新”的教风和“博学、敬业、尊重、赏识、明理、厚德、务实、进取”的学风“”,并精心设计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全校30余名教职员工与400余名学生平等和谐交往,愉悦相处,互相尊重。教师公平对待学生,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也没有出现一起打架斗殴现象。学生自发成立爱心团队,每年固定资助多名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和教职工,有的孩子一直被资助到大学毕业。学校能利用学校资源和家长委员会人员,开展服务活动,定期举办校园开放周活动。

六、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校园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档案健全”的指导思想,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每一项安全工作。

红旗镇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正以蓬勃的力量,让孩子们沐浴着阳光,绽放着幸福的笑脸!引领教师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创红旗镇中心小学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