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近年来,学校参加省“优美乡村学校”创建试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乡土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凸显办学特色,注重沁润熏陶,为乡村孩子健康成长筑基,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学校美了,师生也更加阳光、快乐。
一、办学条件——“强”起来
洛基小学创建“优美乡村学校”前,教育教学设备匮乏,硬件设施陈旧,仅有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十间低矮瓦房(320平方米),二层教学楼(720平方米),墙壁破裂,门窗破旧,属D级危房。运动场不足2000平方米,内有一个180米长的土质跑道,一个简易的篮球场,下雨天积水成涝,无法开展体育活动。
2018年春季,学校通过建设“优美乡村学校”,拆除破旧的瓦房,相继新建了一栋多功能教学楼,可容纳12个班的学生;一栋学生公寓楼,免费为170名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一栋两层的食堂,解决了师生吃饭问题;另外,硬化室外场地,修缮围墙,修建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增配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现有图书10000册)、电脑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以及教室相关专用设备。添置了学科教室的专用设备,教室内全部采用一体机授课,实现了无线上网。经过两年改造,学校建筑面积增加到8000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目前,学校有6个年级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由368人回流增加至518人,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45人,有教职工31人,实现了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周围5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都能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校园文化——“美”起来
学校秉承“让诚信浸润每一颗心灵”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陶冶师生品行。
(一)传承东坡文化和乡土文化,培养师生高尚情操。学校利用校园内文化墙,展示东坡诗词、“鹭鸶天堂”、“白马涌泉”等儋州历史八景、师生艺术才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知识,设置师生书法专栏等,让东坡文化、乡土文化和师生才艺在校园里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二)打造文化长廊,彰显榜样力量。在校道路旁设计16个宣传板块,定期更新 “文明班级”“文明之星”“园丁风采”“三好学生”“环保卫士”及社团活动等学校各种活动照片,让美德“看得见”,使狭长的校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校园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三)加强绿化、美化,营造幽雅环境。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绿化区四个区域。各个区域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精心打造一区一景,并给花草树木命名挂牌,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浓郁、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
(四)开展诚信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校园不仅注重发展显性文化,更结合实际创造隐性文化。一是营造活动氛围,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村委会和学生家庭,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教师率先垂范,学校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树立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三是注重实效,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有的放矢的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处世立身品格。
三、特色课程——“秀”起来
学校以学生为本,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地方特色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个成长平台。
(一)开设田园课程,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师生亲自动手翻土、刨地,开辟了一块田园实践基地,命名为“诚勤园”。学生设计苗圃图形,并从家里带来各式种子,种植葫芦瓜、木瓜、红秋葵等二十多种植物。教师以劳动基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活跃学校教学氛围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课程”。
(二)开设兴趣班,培育学生正当的爱好。为了让乡村孩子能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四门”校本特色兴趣班。葫芦笛表演班、体操表演班、美术兴趣班和国学班。让音乐浸润孩子之“心”、让体操浸润孩子之“体”、让美术浸润孩子之“思”、让国学浸润孩子之“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感悟美食文化。儋州“洛基粽”是地方特色美食,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为了让孩子继承本土美食文化,在味蕾上记住乡愁,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记住乡愁——儋州洛基粽子》,编写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访了当地百姓五十余家,了解洛基粽子的历史渊源,深入当地最大的粽子铺,亲自参与选材,学习并记录制作过程,编制完成校本课程教材。学校开辟了洛基粽教学区、作坊区、品尝区,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学会制作工序,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德育教育——“暖”起来
“德”需要养,德育工作就是潜移默化的滋养。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组建少先队监督岗,设立分组,负责每天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管,以及每周教室及宿舍文明(卫生、纪律)各项考核评比。每周公示打分,表扬先进,颁发流动红旗,并以此作为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周一坚持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羊日新是一名三年级学困生,性格顽皮,常爬墙、打架,班主任在“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了解到他家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对此,学校专门成立班主任与少先队联手的帮扶小组。班主任课上关注,课间谈心,课后组织学生手拉手帮扶,督促少先队员给予他学习生活上的关爱,一段时间下来,羊日新同学行为作风向好转变,成绩也有所提高,重获了学习的信心。
学校每年还举行冬季田径运动会、班级队列比赛,既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开展以“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大赛,深化学生环保意识。开展以“扬我爱国情,立我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励当代青少年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学校通过不同的活动,渗透式贯彻德育工作,让校园暖起来,让每个学生的心暖起来。
五、教育教学——“严”起来
(一)严格执行省颁的课程计划,合理编排,开足上齐各门课程。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科组牵头,分阶段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归档管理。行政领导轮流值日,监督教师课堂教学动态。教师实行坐班制,杜绝迟到、早退,班主任每天跟早操,做到学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加强教研活动,学校坚持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定期提供教师外出培训交流机会,支持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因地制宜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举行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些年轻教师很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骨干,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在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的大路上,学校兢兢业业求发展,勤勤恳恳育新苗,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匠心筑梦,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