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红丰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现有6个班,51名在校学生,8名专任教师,其中吉林省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学科带头人1人,大学本科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的62.5%,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
近年来,在长白山教育科技局的科学规划和精心部署下,学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发展内涵持续提升,学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项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教师队伍日益精良,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小学。
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设有保障的温馨校园
长白山教育局、中心校多次组织学校认真学习温馨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建设内涵。科学制定整体推进方案,进行工作部署,认真分析红丰小学现状,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如今办公、教学、实验、活动区域各自独立,布局合理。室内采用电清洁取暖方式,安全环保;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课桌椅。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要求,安装红外线高清监控设备和一键报警系统,确保校园内无监控死角。
学校把温馨校园建设与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结合起来,把财政投入和协调当地企业支持相结合,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有计算机教室,农耕文化创作室、萤火虫图书馆、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建有3000平方米的运动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内嵌小型足球场,篮球场;建有校门口文化广场,蔬菜大棚,长白山植物园等。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每个教室安装有多功能一体机,各年级各学科均能正常开展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得以全面多元发展。
二、发挥优势挖掘资源,建设有文化的温馨校园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健全教学管理规程,配齐各科教师,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做好“两操”,保证学生每天在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强健学生体魄。
一是管理全面化。贯彻落实“育人五全”德育工作方针,即全员育人、全程管理、全心服务、全情投入、全面发展,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管理”。学校不断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常态化推行全方位细节化管理,提高自我管理、他我管理、物我管理、互助管理等责任意识,倡议人人是校长、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人人是防护者、人人是守护神。
二是德育校本化。学校形成了丰富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教育独具特色。如坚持以“经典诵读、习字、每周一歌、每天安全小故事”为内容的一日四项活动、师生大谈心活动、德育讲坛活动等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多种教育手段丰富德育内涵。
三是课程特色化。学校把校本课程与计划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长白山地域文化优势、农村农耕特色,研发“四季课程”。该课程依托地方民风民俗及社会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通过儿童亲身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开发与建构过程中,该校深入研究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基于学生的幸福成长,围绕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元素,对学校实践课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把一年四季的文化贯穿于课堂之中。
(1)春季课堂——播种习惯。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播种生命、播种爱、播种心愿。可以通过探寻、观察、记录、体悟,展现春草破土、春花凌寒、旧枝新芽的生命内生力之顽强,万物初生之动人心魄的美。春季是一年四季的开始,也是同学们新学期的开始,学校把“习惯”作为核心主题。制订好习惯养成计划,逐步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读书的好习惯。
(2)夏季课堂——铸就成长。夏季是成长的季节,长身体、长学问、长能力、长智慧、长意志、长责任、长情谊。要感受自然界万物尽力吸收阳光雨露、蓬勃生长,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熠熠生辉的繁荣景象之美。体会“长”要善于吸收外界的能量,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方能完成生命从出生到长大的转换。夏季也是学生成长最快的阶段,学校把“成长”作为核心主题。从侍弄学农基地的植物入手,通过实践联系到自我成长。结合民间不同节日举行相关活动开展有关成长主题的教育活动。
(3)秋季课堂——体验收获。欣赏秋之成熟蕴含的美,大自然色彩变幻之妙。享受经努力之后获得成就的喜乐,感受一切来之不易,感谢所有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包括对传统的敬重和传承意愿的强化。对自然赠予、劳动成果的珍惜,富裕时代需要形成“惜”的意识和习惯:惜物、惜财、惜时、惜情。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学校把“收获”作为核心主题。结合秋季六节气中自然知识的学习,挖掘社会资源,把其转化为学生成长的资源。
(4)冬季课堂——蓄力待发。孕育来年生命之力,择再生优良之种;蕴共度严寒之暖,思一年成长之历。欣赏冬季落叶后枝干的挺拔、刚毅、不屈之美。意识到“根”的重要:虽深藏地下,却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冬季是宁静的季节,也是需要学生努力安静思索、刚毅坚强、反省自我的时间,以便为来年蕴藏蓄力,学校把“蓄力”作为核心主题。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量。
在打造 “四季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引导师生搜集有关四季的诗词,进行配画;摘录有关四季描写的优美词段制作手抄报;结合各季节民风民俗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欣赏美,感受美,时刻为创造美打基础。
四是景致地域化。借助长白山地域资源的优势,学校在美化校园景观的同时,把杉树、白杨、枫树、山里红、糖李子等乔木和不老梅、忍冬、鼠李、暴马丁香等小树苗移栽到学校的植物园里。把长白山的牛蒡、猫耳朵、广东菜、牛毛光、猴子腿、野鸡膀子、益母草等移栽到了学校的百草园里。长白山林里的五味子藤、野葡萄藤、圆枣子藤如今也挂满了学校的凉亭。美丽的景色四时交替不断。四月有满树的白梨花,五月有一地金黄的蒲公英和粉嘟嘟的金达莱,六月有野百合和山芍药,七八月份紫鸢花开过河百合来,九十月份秋菊绽放,葡萄满架,百果香!草木能生情、墙壁能说话,通过和长白山的树、花、草、石等的对话,学生不仅真正地了解长白山,更会深深地爱上长白山。
五是校园书香化。在“构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学校以班级布置为主线,建立班级图书角,精心布置学习园地。不少班级本着营造“书香教室”的要求,布置出了高品位、高质量的班容班貌。学校还每周定期开展读书读报,评书评报活动,把这一活动落实到位,不仅在校宣传栏内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和习作,还在走廊的文化墙上粘贴学生的书法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书品味,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整座校园。除此之外,学校还在围墙、教学楼的外墙壁、绿化带的小径上,设计了校风校训,名人风采、艺术天地、白桦林作品等一系列文化走廊,让校园充盈着满满的书香气。
三、和谐共进锐意进取,建设有格局的温馨校园
天地和睦,万物才得以欣欣向荣。“小家庭大格局”,是红丰小学人人信守的承诺。校长要当好“三个表率”:一是学习的表率,要主动与教师多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减少教师之间的工作冲突,避免工作疏漏。二是团结的表率,凝聚全校老师,同心同德,共谋学校发展大计。三是进取的表率,锐意进取,各项工作要有创一流的意识。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管理的主动性,教学的创新性。
教师要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学情、关注家庭、关注需求。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学生,用真心换真情,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村小孩子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给予他们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他们提供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尊重支持孩子读书学习、广泛实践、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小家庭大格局”的和谐校园氛围。
温馨是一个双语词汇,有温暖、馨香、客气、体贴之意,由此会想到那种充满人间烟火气又干净、令人回到家很舒服的意境。红丰小学这所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小学校,得蓝天之眷顾,承森林之厚爱,殊荣溢满了校园。2019年,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评为“先进集体”,先后获得“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被长白山教科局评为“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