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加尔布拉克农场中心校整体布局科学,现代化办学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得天独厚,校园文化独树一帜,育人方式温馨和谐,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注重以传统文化熏陶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为实施策略,大力弘扬“聚人以和、化人以德、育才以精、兴校以道”的办学理念,让校园成为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素质、培育思想的“善园”。
一、打造温馨和谐生态环境
(一)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校园环境得天独厚。学校建校于1971年,目前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2011年附设幼儿园一所。学校位于县城东北部加尔布拉克农场酒花村129号,距县城8公里。共有教职工30人、学生135人,小学现有6个班级,幼儿园设有大、中、小3个班级。学校占地面积1777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89.87平方米,运动场面积5400平方米,绿化面积5642平方米,能够满足教学、行政、生活等用房的需要,校园环境逐步实现了绿化、硬化、美化、净化。
(二)各功能室设置合理,设施器材配备齐全。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18个功能室。每个教学班级都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设备,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各类学科配套器材完备。图书室藏书2865册、生均30册,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音像资料、杂志等一应俱全,各功能室设备器材配备齐全,消防设施配备到位。现有劳动基地18亩,校内开发了种植园地,满足了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后勤保障服务精细,校园环境安全舒适。学校高度重视安全保障工作,严格按照重点场所的标准配备了消防器材,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每月组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每周四下午组织师生开展不同类别的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对电路、饮用水设备、暖气管道、桌椅板凳、门窗等进行定期维修更换,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每月定期修剪学校树木、清理杂草、浇水施肥,创造温馨宜人的校园环境。严格落实教室、功能室、值班室、公共区域和室内外场所的卫生并进行通风换气和预防性消毒,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的防疫安全工作。
二、营造温馨和美育人氛围
(一)创设特色文化环境,凸显浓厚育人氛围。为了多方位、深层次营造温馨育人氛围,学校在文化建设上“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打造特色校园,营造恬静、健康、温馨的文化氛围,以绿地、果树、绿柳等进行绿化美化,走廊墙壁上设立班级及社团主题书画作品展台,教室及各功能室的布置富有个性特色,由师生共同构思,动手设计完成,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文明环境。
在校门上立“善园”之名,悬挂“笃行至善,日进日新”的校训,教学楼、综合楼等主体建筑以知善楼、行善楼等命名,标“善”念于校园,在校园绿化带建“善思亭”,在所有井盖上画上“善”的标语。体现了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的魅力。如今的校园如暖风吹遍般格外温馨精致,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和文化底蕴的校园。
(二)校园四处碧绿芬芳,一草一木彰显生机活力。校园里各区域的所有绿植都和“果”有关,寓意“善果满园”。这也源于学校发展与所属农场地域特色的大环境相适宜。师生在校园共同种植樱桃、苹果、香梨、蟠桃、李子、葡萄、黑加仑等果树,并且在果树下套种了四季草莓,还打造了综合实践蔬菜园、芍药花园。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校园里每个季节都有时令水果蔬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每年联合县城六所学校来该校开展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学生定期进行浇水、施肥、拔草,培养劳动意识,亲身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明白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
(三)特色课程丰富多样,师生人文生活多彩。组织开设了科普、文体、艺术、劳技等社团活动,利用课后服务开设特色课程。音乐类开设了葫芦丝、竖笛、陶笛、口风琴等乐器特色课,每名学生至少选修一门乐器。体育类开设了足球、乒乓球、花样跳绳等特色课,根据训练动作还创编了乒乓球校本操。艺术类开设了儿童画、手工、泥塑、剪纸等特色课。为了深化文明礼仪和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还编排了文明礼仪的室内校本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秉承温馨和善育人理念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积极向上教师团队。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奖惩机制,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标准》作为基本规范,持续提升教师个人修养,构建新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持续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6对,通过平时谈话、辅导学习、家访等形式,从各方面为留守儿童送去关心,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二)优化师生融情交流,丰富师生关系内涵。一是教师间融情。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会1次,增进各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师生间融情,依托“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每名教师与4名学生结对,在学习上,生活中关心关爱。三是学生间融情,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手工作品展、“手拉手 心连心”结对班级活动、“足球传递民族情 增进友谊话团结”传球接力比赛、小学生活从“心”开始喜迎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等,进一步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形成学校融情教育新局面。
(三)构建“善文化”课程体系,启迪善的教育本真。以“善心、善言、善行”为主题,举办“三善礼”仪式,一年级新生入学即行“知善礼”,四年级开展“行善礼”,六年级毕业生举办“成善礼”,在学生中推行“行善十为”,从而引导师生从善、向善、扬善。通过善文化教育读本启迪师生知善行善,通过在晨诵、午写、暮读时推广《中华善字经》《善的教育》《善的故事》等书籍,不断启迪和引导学生,使其接受“善”的教育、渗透“善”的思想、实践“善”的真义。
倡导师生“日行一善”,使行善不再是一种提议、一种口号,更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利用清明祭扫、中秋探亲、重阳敬老等活动渗透善文化。为不断丰富党史学习宣传教育载体,还开展了师生“读起来、写起来、画起来、唱起来、讲起来、演起来”等“六个来”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
学生在充满温馨气息的校园里更加灿烂,从而实现乡村小学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回归。规模不大,却格外精致温馨的校园深受每一名师生的喜爱,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在这个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今后学校将继续立足学生品格培养,注重学校文化内涵,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善文化”体系,打造温馨怡人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