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农村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按教育方针办学,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全面提高培养质量,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将学校办成了当地人才培养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科技示范中心和为农服务中心,使乡村教育能很好地为“三农”服务,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基本情况
中心学校下设三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持续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中心学校、八一小学和中心小学先后创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2019年,中心幼儿园晋升为市级一类幼儿园。
全镇现有在校生2864人,其中,在园幼儿130名,小学生1319名,初中生1251名,职高生164名。是全县规模最大、在校生最多的学校。
全镇现有教职工225人,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正高职2人、副高职40人。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黑龙江省“十佳魅力校长”1人,黑龙江省“乡村教师奖”获得者2人,省级优秀教师5,省级职业教育先进教师1人,2019年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师德标兵1人,市功勋奖1人,市新秀奖1人,全市“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5人。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享誉泰来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具体工作
多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做好两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义务教育,五育竞进。
为了“有效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真实实施素质教育”,该校于2001年开展了自主创生的 “发展目标教育”改革与实践。以“发展目标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为统领,学校创新了德育、教学、艺体、评价等工作,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模式。
1、依托品行目标,创新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1244”操作模式。
“1”是内化一个理念为基础,就是在任何德育工作中,把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确保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也使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较好地解决了德育的难题。“2”是目标形成教育和关注目标的课堂教学。以目标的形成教育使理想教育现实化、目标教育具体化,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理想教育弱化的问题。开展关注目标的课堂教学则保证了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扭转了“渗透、找德育点的课堂德育被动局面。后两个“4”,则是围绕品行目标和班风建设的四项评比和四项活动。借助品行目标菜单,将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自我约束,自主成长,形成了鲜活的德育局面。这较好地落实了德育的首要地位,发挥了课堂主渠道作用,使理想教育现实化,目标教育具体化,习惯养成自主化。
2、依托学业目标,创新教学工作,形成教学工作“1232”操作模式。
“1”是内化一个理念做基础。就是内化“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理念的内化当做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以此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形成学生的“上位”自主、推动新型教风与学风的建设。“2” 是做实两项前提工作为保障。一是“做实学业目标形成教育”。是依托学业评价卡,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业三个层面上的目标,确定达标方法。以此落实三维目标,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二是“切实依托学业目标开展教学工作”以学业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组织自主学习。以此确保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确保教学“目中有人”。“3”是落实自主学习的三项内容为载体。一是创建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形成更高效的课堂。二是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以此促进自主学习。三是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以此转变教师角色。2”是做实两项评价做推动。做实学科学业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作用。以“以学定教”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这很好地促进教师开展“目中有人”的教育,切实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3、依托专长培养,创新艺体活动,形成艺体工作“1331”操作模式。
“1”是明确一个认识。在发展目标教育理念下,把艺体活动当成是促进学生专长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平台,而不是当一种单纯的活动。这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前提。“2”是搞好三个普及。普及排球特色;普及一班一品美术特色;普及一班一品音乐特色。“3”是开展三个活动。常年开展的小型多样比赛活动;各专长的社团活动;各专项的基点校创建活动。“1”是形成一个机制。形成对专长教师管理和促动的有效机制。
通过艺体活动,学校创建成了国家足球基点校,省市田径、冰上、美术等基地校。足球已多次获得省、市冠军,其他各项赛事在市县都能拔得头筹。这不但使每个学生艺体素养得到充分发展,也提高一些同学的专长水平,形成很好的出口拉动。现在,艺体工作已成为学校亮点和典型。
4、结合发展目标,创新综合评价,形成评价工作“1133”操作模式。
“1”是坚持一个理念。坚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的理念。1”是着眼一个核心。以促进学生的近期目标达成为核心。3”是着力三个维度:学业维度、品行维度和专长维度。“3”是实施三个评价。实施单项评价、综合评价、汇总评价。
评价做到了多元、多维、质性、过程性等多方面的新课程对评价的要求,评价也确实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作用。前几年就已经做到了“综合素质评价”进中考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硕果累累。
按照发展目标的设计,多数学生需要走职业教育之路,学校就应该扶上马送一程。综合中学的办学模式就恰好承担了这样的职能。“综合中学”就是“三教统筹、职普融合”,“一师任三教、一长管三校”。其主要做法就是拓展基础教育的功能,融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因素的“三教统筹”的农村综合中学改革。在21年的创建中,学校努力开办适合当地农村的中职教育,为更多孩子的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在成人教育方面,努力做好“为农服务”的大文章,坚持不断地做培训、示范、联系帮助、推介等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职普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中学办学模式,学校也成了当地的人才培养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服务中心、科技示范中心。
三、工作成效
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学校确立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实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追求和“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学生得到了发展。在“发展目标”引领下,学生人人有目标,教师人人抓目标,各项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学校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初中几近无流失,28000人口的乡镇,中小学人数达到近2900人。初中后学生基本不落地,不但中考质量在全县同类校遥遥领先,职业教育也吸引、输送一批学生、同时艺体专长又成为很好的出口。大兴的近十几年的人口受教育年限、高中、大学毛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乡镇,几乎达到发达地区水平。这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最实在的贡献。近些年本校职业高中,已为当地培养了1300余名中职毕业生,其中有830多人走入高职院校,112人升入高职本科、并有十余人考上了研究生。近几年,学校培养输出了60多名艺体特长学生,他们被市市重点高中及体校抢招。
二是锻炼了队伍。用目标凝聚人,用事业引领人,通过发展目标教育的实践,把普通的工作干成事业,领导老师普遍提升了精、气、神,形成了干事业的状态。教育行为改变:教师人人抓目标,在各个环节上用“模式”,素质教育的许多基本要求很自然的落到了实处。教师的整体业务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兴中学也锤炼出了一支泰来县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是提升了学校。依托于“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厚重的内涵、先进的文化。逐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农村办学改革的样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7.2019)、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办学改革样板学校、全省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全市十三五教育科研首批实验基地、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2014年以来,学校还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足球优质社会青训机构、全省足球传统项目示范校、国家级冰上基地、省级美术基地、全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曾多次承办省、市、县级现场会,学校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国家、省、市、县级会议上交流,新华社、搜狐网、《中国教育报》、《德育报》等各级媒体多次对学校发展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四是体会到做有根本的教育的意义。做到了“按教育方针办学”: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以目标牵引,以知‘人’来树其德、立其人,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以艺体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以构建的教学、德育及评价的有效模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结合综合中学建设,使学校为当地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也使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前解决了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围绕学生目标体系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但解决了评价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而且几年以前就已达到了综合素质评价进中考的标准。用目标形成教育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通过近期目标的确立与大成,尤其是对菜单的使用,较好地搭建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平台。而已理念的确立与内化,模式的构建这奠定了现代化建设有力支撑。
教育不能脱离根本简单地追求创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在教育根本处发力,并且以一贯之,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