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形成了“四区一园”的建筑布局,即初中教学区、高中教学区、学生公寓区、健身休闲区和“翰墨千秋”主题文化园,学校各种功能馆室配备齐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87名,其中高级教师29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学科、科研骨干7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校园、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省农村义务教育“红旗学校”、省体育基点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和谐平安校园、省中小学师德先进集体、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或称号共百余项。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教育方针为统领,以全教会、省教会精神为指针,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秉承着“崇德立人,瀹智育才”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具有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的育人目标,在校园足球、学校信息化建设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西民主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对青一中处于中心位置,衔接对青山镇下属村屯12个。学生上下学交通便利,有车接送。学校办有五四制初中共15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学生1040人,初中生源全部为当地两所小学适龄毕业学生,高中执行区内统筹招生计划,无大班额。学校2010年顺利地完成了省级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所有设施设备均达到省级二类标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升级。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学校办学条件逐年完善。设有初中教学楼、高中教学楼、艺体楼、食堂公寓楼以及生活保障设施。学校各功能馆室按省级标准配备。被评为黑龙江省标准化品牌学校,教室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校园双光纤各200兆接入,覆盖每一个教室和办公室。学校将班级建设成为多媒体教室,把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学校现有一个人造草坪足球场,三个地块篮球场,一个200米田径运动场,音乐教室2间,美术教室2间,图书室200平方米,6个标准实验室。校园内人防、技防、物防等均落实到位。校园内设有微型消防站和保安器材柜,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校园内监控点位180多个,形成校园全覆盖。学校一直沿用三级带班制度,由校级领导、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加强校园巡逻及管理。校内食堂能满足1500人就餐需求,实现“明厨亮灶”——社会和家长可通过公众号对食堂进行24小时监督。学校目前已经完成煤改电工程,供暖符合环保要求。
三、教育教学保障质量
(一)关注学生发展
1.突出品德提升。学校以“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结合《中学生守则》,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道法课、“青骄第二学堂”等,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努力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与道德修养。依托研学旅行活动,构建“行走的课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2.提升智育水平。教师设置自主学习环节和情境,利用媒体、实验、游戏等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适度布置创新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校严格遵守“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对学生作业量以及作息时间等进行规范管理。
3.注重身心健康。按规定开满体育课程,学生每天活动超过1小时。定期开展足球、跳绳、拔河等小型体育比赛,每学期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每年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按时上报数据。同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4.关注审美提高。学校开齐开满艺术课程,以艺术社团为依托,以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每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
5.培养劳动与综合素养。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德育常规管理。坚持“一日三扫”,每周五进行大扫除。鼓励学生在家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劳技学校参观学习。
(二)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1.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满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涵盖生命教育、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技术等内容。开发《走进孔子》《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历史云谈》《足球训练指南》等校本课程。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并修订了18项教学管理制度,听课采取签到制,评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每个学科每周都有半天固定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会定时组织活动,教学领导参与各组的集体备课,深入指导以保证集备质量。教学常规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学期末进行等级评价。学校质量反馈实施日清,周结,月过关,期中、期末学校统一调研的模式。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表彰优秀生和进步生,促进学风提升。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其中“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分为“大面积提高质量”和“培养优生”两个维度,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关注了学苗的培养暨优生的持续发展。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一)营造育人环境
学校在校园内、教学楼、班级、管室内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还有“明德守礼”“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宣传部分。学校从中华经典教材研发、中华经典课程实施、中华经典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打造了校园内的“翰墨千秋”文化园,包括状元桥、七彩亭、荷花池、校训石、翰墨千秋石、读书长廊等景观,和以“尚学、尚礼”为主题的楼廊文化,逐渐形成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二)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1.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办学思想对接。由此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建有校史室、校标,还编写了校歌,实现学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同步跨越。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对接。撰写了《翰墨千秋》、《走近孔子》等校本教材。教材从“诚信”“孝悌”“致知”“笃行”等9个层面入手,通过引用古代先贤名言名篇或当今哲理小故事等,倡导师生“尚学”“尚礼”,引导学生做知法懂法、爱国守礼、有责任、敢担当的文明中学生。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活动对接。学校每天下午上课前利用广播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根据不同学年语文教材内容,由班级自选诵读篇目。同时每学年开展一次校内经典诵读比赛,推选优秀学生团体参加区级比赛。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制度体系保障。学校编制了《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一中管理制度汇编》,包括“考核篇”、“制度篇”和“职责篇”三个层面内容,旨在以儒家人文思想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倡导教职工乐教、擅教的和谐工作氛围,从尊重教师出发,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建立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
2.大力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
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承诺,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四有”好老师的评选工作,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建立师德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加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优、晋职中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文明校园标兵工作
1.全面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以《中小学生守则》为指导,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开展主题升旗仪式、班会。通过组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师生等一系列的“细胞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了学校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2.开展明德守礼“六个一”主题活动。结合“中华魂”读本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结合学雷锋开展志愿者活动;结合重阳节开展“孝老爱亲”等主题教育,让学生做到读好书、讲文明、做好事。
(三)加强关爱机制
1.关爱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帮扶制度,以志愿者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班级、村屯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组,进行作业学习和生活上的互助。
2.组织助学活动。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助学活动,发放贫困补助、高中助学补助,食堂每天为学生提供免费汤、咸菜等,解决“特困生”同学的实际困难。
3.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课余时间学校组织本校教师或聘任校外辅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图书室、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计算机教室等在节假日也会向学生们免费开放。
(四)深化控辍保学工作
1.抓好新生入学工作。学校每学年度开学前都要对当地小学毕业生摸底核实、逐一登记,对于个别没有及时入学的学生,教师家访,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及时入学。
2.明确教师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对青一中全员性控辍责任状》,确保“控辍”责任机制的落实。学校坚持把控制学生“流失”,动员学生入学、复学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每学期开展四次灾害性逃生演练,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学校有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突发性就医机制,24小时专人值守应急岗位,每天有一名校级领导带班,两名中层干部和两名保安值班,有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内务,有专业的卫生员进行消毒和负责宿舍公共区域的卫生。
学生食堂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追溯制度,还有校长和班主任陪餐制度,食堂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学校建立完备的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