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行育人 守正创新——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学校温馨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学校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学校位于美丽的乌拉特大草原,校园内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校园周边群峰起伏、连绵不断,山水与草原交相辉映,风景如画。巍巍阴山如屏,茫茫草原绵延不断。在广袤的乌拉特草原深处,德岭山学校是方圆536平方公里农牧民心目中教育的“圣堂”,承载着德岭山全镇9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的教育重任。

德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5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39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面积4169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006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424人,其中寄宿生 397人,专任教师77人,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人。学校共有普通教室16个、专用教室及活动室2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6个。学校设有学生公寓,共有学生宿舍64间,配有专职生活指导教师8人,公寓淋浴室24小时热水供应,教学楼、宿舍楼均配备了直饮水设备。学校餐厅可满足400人同时就餐,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干净整洁。学校设有教师周转宿舍,为教师提供午休和住宿。冬季集中统一供暖,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德岭山学校片内共服务7个村(嘎查),共有71个村民小组,服务面积923平方公里,近三万人。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实施“全民兴教”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德岭山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条件超过自治区规定标准,进一步保障了德岭山镇区的孩子享有均等优质义务教育。2016年学校作为乌拉特中旗验收点代表,高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并为2022年学校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校发展现状

德岭山学校立足乡村教育实际,主打励行教育,按照“体验、感知、探究、积淀、成长”的思路发展教师团队、培养学生,让励行教育逐步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育为重,音体美劳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着手现在、放眼未来”为校训,以“团结、协作、科学、和谐”为校风,以“严治学、勤修身”为教风,以“求知、善思、立德、成才”为学风,将“德、学、行”有机融合,让“尚德、笃学、励行”的校园文化主题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学知识、学做人,立志成长为对家乡、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有序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教学为本、德育为首的工作运行体系,围绕“质量优先,立德树人”核心思维,制定了《乌中旗德岭山学校推进创新发展思路》《乌中旗德岭山学校“励行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推进学校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学校主要工作目标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形成精细化常态管理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体艺活动,打造一所有文化韵味的乡村书香校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严防安全事故,打造平安校园,让师生安全愉悦的工作、学习、生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教师团队认识统一,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团结协作构建文明校园。学校确定了以“合作学习,构筑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努力实现课堂转型。课改落实课堂,变教为学,激发学生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学生全员参与,体现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态,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打造了多元化教师发展平台,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精心策划校本培训和教研组、备课组的研学活动,积极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讲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基础上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校根据旗教育局制定的《乌中级教师绩效考核激励实施方案》,制定了《教学常规绩效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后勤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对教职工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队伍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守护良心、任劳任怨”教师演讲比赛等丰富的德育、教学、文体活动,帮助老师“减压”,引领教师追寻享受教师的幸福感;学校搭建的多元平台,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市级、区级优秀教师中的占比逐年提高,逐渐形成一支高素养的教师团队。

学校德育工作力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以“养成教育伴我行”为引领,以整体的德育教育和德育安排为主线,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引领学生丰富知识底蕴,化育美德雅行,奠基精彩人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提升学生各种能力。每年根据计划安排美食节、足球赛、运动会、师生艺术节、图书跳蚤市场、古诗苑漫步、心理剧表演、书法比赛、道德银行储蓄活动等各类活动,让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习中体会快乐并锻炼各种能力,帮助拓宽学生视野。自2018年至今,共有60名学生到上海等一线城市进行研学旅行,让孩子们走出书的世界,走进现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的世界,对孩子们的性格培养和长远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同时也向外展现了该校学子昂扬的风采。

学校整合校本课程和少年宫活动,让课程多样化,促动学生能力的提升。实际开设活动项目20多个,涵盖全校各年级学生。学校开办文体类、文化类的社团,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培养孩子动手实操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重用“小老师”的创新做法,学校抓住活动的精髓,让农村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为增强校领导团结合作意识,塑造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执行力,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到现在,学校实行“校委会成员工作责任承诺制”,从履职态度、以身作则、团结合作、与人为善、执行制度、公平行事、勇于担当、诚实守信8个方面向全体教师作出公开承诺,并签名张贴在办公室墙壁上,接受广大教师监督。学校定期对校委会、支委会成员开展“如何当好校领导”“如何提高学校工作执行力”“如何理解校长负责制”“优秀团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特征”“高绩效团队的6种特征”“执行力不到位,一切等于零”等主题培训活动,提高校领导及班子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学校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彻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校的通知》和《关于在全旗各中小学幼儿园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增进不同民族教师、学生的友谊,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学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实施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一是将后勤管理目标化、项目化。坚持目标管事,制度管人,减少后勤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二是抓落实,重过程,求实效。积极推行有效管理。建立后勤工作人员考核机制,激励后勤工作人员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着力为师生生活学习提供用心的服务,突出后勤保障的作用。

德岭山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培训促养成,养成促习惯,勤管促守纪,评比促效果”的工作思路,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通过组织文明就餐评比、内务整理个人示范、住宿生逃生演练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

德岭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并落实旗委、政府提出的“全民兴教工程”精神,大力支持学校教育,号召并带动村委、驻镇二级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教育,积极营造镇、企、地共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教育生态;与上海流金少儿潜能测评开发研究所合作开展“城乡手拉手,你我成长心连心”素质教育体验活动,提振该校师生精气神。

二、主要亮点工作

德岭山学校按照“质量优先,积极创生适合的教育”这个总体思路,结合实际积极实施“励行教育”。

励行育德,守正固本。以书香养德、习惯成德、仪式育德、课程蕴德、文化浸德、行动立德、真情润德、携手弘德8个主题,强化落实德育活动。

励行启智,踔厉奋发。以课题带动课改、名师引领课堂、培训提升技能、督查促进教研、制度催生动力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平台,帮助教师成长。通过多元课程,丰富学生知识,通过多元活动提升学生能力,通过多元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励行自立,克尽厥职。以“生活文明伴我行”为主题,进一步强抓落实后勤保障各项工作。

三、工作主要成绩

德岭山学校近5年先后获得了“市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宿舍管理先进学校”“优秀少先队红旗大队”;2015年、2016年、2018年、2021年被旗委、政府评为“全旗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5 年、2016年、2017年考核获“全旗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018年、2019年、2020年获“全旗星级考核学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9月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