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镇中心校始建于1907年,现有43个教学班,2000名师生。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秉承“有根教育、启智润心”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创建温馨乡村校园,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学校里自由地呼吸、幸福地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与芬芳。
一、加强硬件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为改善学校育人环境,给师生营造一个恬静、祥和的校园、花园和乐园,两年来,学校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完成了前后操场的硬化全覆盖工程,新建了水冲厕所,改造装修会议室、功能室,续建食堂综合楼,让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美化工程已经初见成效,近百种花草树木,让校园芳草茵茵、枝叶拂舒。旧食堂原址的微地形被改造成为“德馨园”,劳动实践基地躬行园、桃李园无不彰显着学校的魅力。正所谓一草一木皆文化、一屋一椽显书香。
二、注重内涵发展,明确办学理念
将学校发展的生态教育阶段,转型到有根教育追本溯源。有根教育即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植根传统经典为主线,寻根红色文化为基础,扎根校园打造精美的校园环境和精良的师资团队为依托,融根社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植根传统,构建以经典传统文化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教育是有根的,教育的根深植于民族的命脉,从中吸取丰盈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每天晨读时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号召学生每天读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在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一线多元”的课程框架体系。
一是优化国家课程:优化单元导读课、优化文本阅读课、优化增量阅读课、优化读写结合课。
二是活化地方课程: 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增强实践活动。四进活动:进军营(与部队共建)、进敬老院(把敬老院列为教育基地)、进农村(生态环境课程)、进家庭(家校共建课程)。
三是丰富校本课程:即四丰富,丰富人文(传统文化进校园、古诗词、弟子规)、丰富环境(打造生态校园及教学环境)、丰富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操作能力,43个托管特色班级的手工制作)、丰富运动(跳绳、足球、冰雪特色校等)。
四是创新班本课程:四练,练能力、练素质、练水平、练修养。包括演讲、播音、朗诵、沟通交流等内容。
(二)寻根文化,打造以红色校园为主旋律的革命底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举行党史、军史、革命老区史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的指示精神,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时代主旋律,在全校开展“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校园”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走近历史,了解山城英烈的革命斗争史,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一是广泛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歌曲的内容为红色歌曲,要求每班学生都会唱10首以上的红色歌曲,让红色歌曲唱响校园。二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三是与驻军部队开展对接活动,进军营参观,感受军人风采,开展军民共建“春满中队”,定期开展活动。四是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创建党史文化墙,指定红色宣讲员进行宣讲,让学生了解党史,从小培养革命主义精神。
(三)扎根校园,打造精良的师资团队
一是关注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学校先后入职了50名青年教师,确定了“一年成型、两年成熟、三年成骨干、九年成名师”的培养目标,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按学科开展教研、主题演讲、基本功训练、阅读教育专著等系列培训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在“德、才、教、研”等方面快速成长。
二是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市级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学而思”“学而知”“学而行”三个名师工作室,寓意“学、知、行”相统一。实施青蓝工程,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让省市县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要求青年教师深入跟进,除每周进行听课外,还要每天深入师傅班级进行跟岗学习,加快自身成长。
三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工程。积极派出教师参加省内外培训和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另一方面,聘请市进修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名师名家到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四是融根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2019年,在语文主题学习改革的背景依托下,学校大力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将课外阅读课内化,以学生海量阅读为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将学校原有的“345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渡到“优质五环”的新模式,与语文主题学习课堂结构相融合,创新成为学校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模式——“精致五环”。
五是实施艺术教育,彰显学校特色。学校是国家级足球特色校、冰雪特色校,省级体艺2+1特色校。在市教育局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中,学校男子甲组和男子乙组分别获乡镇组冠军。在2021年市全民运动会上,学校以262分(第二名78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乡镇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教师的音乐原创作品《这里的春天会美丽》在全国抗疫大赛中获得金奖。学校成立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健美操队、版画组、国画组、剪纸组等12个艺术社团,丰富学生的思维训练,推动素质教育落到细处。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型体育艺术节,展现全校体育与艺术的教育成果。
六是参与社会实践,彰显劳动魅力。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劳树德”的育人理念,确定“躬行劳动·根植沃土”的劳动教育主题。校园内建成“躬行园”劳动实践基地,共划分为11个劳动区域,由11个教学班负责种植。积极开展蔬菜种植、拔草除虫、丰收义卖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增长见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习惯,懂得尊重劳动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课后托管,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扎实开展课后看护工作,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一是积极创编校本教材,引领学生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不断提升文化底蕴。二是传承“诚德、爱德、孝德”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校学生集体做《三德歌》手语操。三是各班展示本班的特色活动,以年组为单位创编国学教材,低年级是《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为主的国学启蒙读物;中年级是以古诗吟唱为主形式的古诗诵读;高年级是以积累内容为目的诗词吟诵。四是以需求为导向,开设特色活动组,如美术纸浆画、剪纸、武术、舞蹈等特长活动组,作为学校综合艺术活动组的拓展和延伸。五是开展“书香校园”工程,将每周三的托管时间段作为阅读工程的重要延伸,师生同读书。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带领全体师生奋进拼搏,夯实教育基础,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的有根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