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寨联校北峪口小学坐落在太行山下、像一颗小小的明珠嵌在滹沱河畔,这里是盂县最北端。北峪口小学是一所小而美的学校,学校现有4个教学班,25名在校学生,5名专任教师,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农村的年轻人离开故土,外出打工,学生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现在,学校只有四年级到六年级。学校很小,但是在一群热爱她的师生的努力下,她正在变得越来越美。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乡村振兴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本,紧扣“勤奋、诚实、健康、意正、语雅、行端”的校训,构建特色校园、文明校园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校园环境科学合理
学校新校舍建于2014年,2016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教学、实验、活动区域各自独立,布局合理。现有教学楼1幢,6个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触控一体机,均连接互联网。功能教室齐全,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各1个,图书室图书阅览室1个共50 平方米、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室各1个,卫生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各1个。教室设计符合国家8级抗震标准,通风良好,各班、各室都配置了灭火器,自然采光良好,室内照明符合要求,有利于学生视力保护。
学生全体住校;无大班额现象;学校配备了校园协勤人员,24小时值班,安装了32个摄像头,做到校园监控无死角;配备了心理健康室,学生安全与健康设施基本齐全。
二、办学条件优良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配置师资,教师配备数量足,学科教师配套;学校建有100米操场一个,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充足;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生活设施齐全,食堂3间,80平方米,实现了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满足师生就餐;建有卫生厕所1栋、水冲厕所2间,满足师生如厕;采用网管供水,学生上学期间均供应开水;学校设有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浴室、男女水厕各1间,保障师生洗浴要求;采用电供暖;教师宿舍达到每师一室,满足路途遥远教师住宿要求。
三、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石家塔红色革命基地优势,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学生每天按照各卫生区清扫环境卫生和教室卫生,重在保持;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教学楼外墙,利用楼道、走廊和立柱等空间,喷绘有关科技、人文、教育、诗词等方面的牌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长期坚持早晨诵读经典、晚上收看《新闻联播》。
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与他们交朋友,谈心交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加强“七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困难家庭得到资助;学校图书室面对全校师生开放,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学校还将部分图书摆放在楼道、餐厅;定期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配齐各科教师,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奖惩办法,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授课,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水平,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学校安排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队会、晨会、班会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及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深受领导的好评,群众的赞许。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震减灾演练。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宿舍卫生干净,定期消毒,按时通风,窗明几净;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膳食配置合理,营养均衡;饮水安全。建立校园服务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七、打造山区教育品牌
1.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培根铸魂
劳动教育课是学校的传统课程,所有同学都会包饺子、蒸花卷、包粽子、做月饼。北峪口村的村民还赠送给学校三块农田的使用权,学校通过组织同学们顺应农时种植小麦、玉米、蔬菜,让学生经历同一块田中套种、一年收三茬农作物的过程,体会大地母亲的无私和种子成长的力量。从农作物的种植、浇水、施肥、收获学生全程参与,促进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学校的此项劳动教育课被山西省教育厅作为“双减优秀案例”进行了推广。
学校通过“积分拍卖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心助人、勤学好问、勇于展示自我、善于发现问题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的积分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积分兑换商品拍卖会,这种积分拍卖管理方法使全校师生管理更高效,荣登了《山西晚报》、今日头条、央广网等媒体。
2.以德育活动为抓手,启智润心
把同一主题的不同活动进行整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结合身边的教育资源,合理有效渗透,力求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师易于操作、学生易于接受,最大限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在“我爱祖国”系列活动中,结合“红领巾心向党”“庆祝国庆节”“庆祝‘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免费疫苗接种”等一个个活动,把“爱国”这个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落实到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小活动。孩子们明白了“有国才有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安全不但有伟大的人民军队守护,还有医护工作者无私奉献;而我们衣食无忧的背后,既有农民的辛勤劳作,更有科技工作者的殚精竭虑。特别是从全员免费疫苗接种的讨论中,同学们真正懂得民强国富、国泰民安的含义与分量。实践活动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表示:要好好锻炼,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我爱家乡”系列活动中,学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端午节,组织学生制作当地特色层酥手工月饼、亲手包粽子,在活动中了解节日历史由来及风俗习惯,同时突出当地特色饮食,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红色革命文化。清明节,全体师生徒步12公里去黄树岩,为盂县境内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李和辉同志扫墓。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师生们徒步6公里,到抗战时期县委所在地石家塔瞻仰革命遗址,徒步活动考验了孩子们的体力和毅力,实地学习洗礼了孩子们的灵魂。
“工程承包”是学校另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活动,老师们把适合孩子们完成的工程项目提前列出来,写到小黑板上,这些项目小到给花儿浇水,大到清扫墙壁、整理图书。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之余挑选适合自己的“工程”,并按约定时间交工。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又可以在校园拍卖会上,用以竞拍自己心仪的物品。这样的小型“项目”模拟模式,在师生共同推动下,越来越自成体系,催生了“工程转包”“雇佣”“讨价还价”“个人信用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讨。
沉浸式寓教于乐的教育,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受启发,在快乐中受教育,在系统化设计的主题活动中,实现了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的德育教育目标。
打造山区教育品牌,谱写校园全新篇章,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将不敢有丝毫松懈动摇,继续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以实际行动为办好山区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