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445000多平方米,服务半径约15公里,系一所建在戈壁沙滩上,因“白手起家、移沙建校”精神而被誉为“沙海明珠”的绿洲学校。学校于1988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劳动部等四部委联合命名为“发展勤工俭学、培育四有新人”先进集体。
学校现招收镇属九个村3—6年级的学生,学生全寄宿就读。学校共有教师43人,其中副高级教师7人;有学生367人,11个教学班。自2011年由初级中学改制为中心小学以来,学校结合学生实行全寄宿制的实际情况,紧盯“最阳光、最安全,高质量、高成长性”办学目标,围绕“至善至美”办学理念,狠抓课程建设,创新实施“快乐教育”,培育学生会玩、好学、善交、心美四大核心素养;开展创客教育,让师生的脚步和思想与信息化教学同频共振;提高生活质量,让师生吃得舒心、住得温馨、玩得开心;优化生存环境,营造了花团簇锦、松柏常青、杨柳青青的宜居环境。通过多年的努力,“小而美、小而优”的温馨校园已然建成。
一、乡村校园校貌美
学校南依黑河,北靠合黎山,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冬暖夏凉,周边无闹市,常年无灾害,校园楼宇、植被、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学校建有教学楼、餐厅、教师周转房、学生公寓楼、塑胶操场和室外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光照充足。学校教学设施紧跟时代步伐,建有“硅谷”教室、计算机“云”教室、教师“云”办公室、“戴尔-联创未来”教室,办学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师生生活需求有保障,公寓楼内建有太阳能淋浴室和开水房,教学楼设有饮水机,餐厅设有太阳能热水洗碗池,热水供应充足。师生安全有保障,校园高清数字监控全覆盖,一键式报警装置联网县公安部门,师生餐厅“明厨亮灶”已建成,做到了校园安全无死角。学校不断推进绿化、硬化、美化工作,营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宜居环境。目前,“教有翼、居有楼、餐有厅、跑有道、水有热、路有灯(太阳能路灯)、冬有电取暖、处处有监控”的温馨校园“八有”目标已经实现。
二、“双最”校园安保强
学校站在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 以严格精细的要求、有效完善的制度,持续打造“最阳光、最安全”的平安校园。一是坚持“一个提高”保安全。把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精神和“每月一法”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影响校园安全突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完善“两项机制”保安全。完善校园“网格化”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实行学生四人联防联保小组、教师六人应急处理小组等安全风险防范办法,确保每一个片区有分管领导和责任教师、每一名学生有安全伙伴、每一节课有安全监管。三是突出“三项治理”保安全。交通安全治理方面,坚持每学期和家长、教师、公交车司机签订安全协议,从源头警示违规违法行为;坚持“安全工作怎么安全怎么来”的工作原则,改校外停车为校内停车,有效缓解了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压力。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坚持“两类陪餐”“三项承诺”“四个最严”等制度,让家长和学校领导轮流陪餐,成为隐患排查的“先头兵”;让校长、分管领导和伙管人员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立下“军令状”。宿舍管理方面,安排专职宿管人员24小时值守,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午休、晚休时间巡查,每周两次对宿舍进行常态化消毒,要求学生按规定摆放生活用品、中午开窗通风、每天对宿舍进行两次卫生清理,确保学生宿舍温馨舒适。
三、“双高”校园品质高
学校坚持培育和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会玩、好学、善交、心美”的核心素养,为师生搭建“高质量、高成长性”发展的舞台,校园办学品质不断提升。一是“星光月动”培育才艺。学校设置书法、阅读等必选项目,器乐、舞蹈、绘画、足球、空竹、航模等20个自选性项目,本着“会什么就教什么“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辅导原则,指导学生每天训练1小时、每周进行达标自测、每月月末集中开展“星光月动”才智展评活动,将检测结果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学段招生入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影视教育培育“中国魂”。学校每周日晚开设影视教育课,通过观看影片《建党伟业》,学党史国史、树理想信念;观看《百团大战》,了解革命艰辛、孕育铁血军魂;观看《港珠澳大桥》,感受“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以“小火慢炖”式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三是“领读者”书写报国行。成立“领读者”书会,鼓励师生、家长和外校师生开展比读书、比简书、比篇数,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写作质量、提高幸福指数的“三比三提”读书活动,形成了抓领导带老师、抓老师带学生、抓学生带家长的“三抓三带”层级领读长效机制。目前,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写简书600余篇40余万字,刊发各类文章50余篇,编印《领读者》文集1册。四是“久久论坛”培树报国志。学校设置“久久论坛”,每周四晚20:18准时开讲,每期论坛活动中把孩子们的好文章分享给每一位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孩子的青春活力。2019年的主讲内容侧重于“习语金句”解读、红色资源讲习、优秀家风家训传承、《弟子规》润德等等,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心有榜样、胸有大志、行有规矩,自觉“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五是创客教育孕育科技梦。学校争取公益项目,建成“少年硅谷”和戴尔“联创未来”教室,开展科技知识、3D打印教学,为学生梦圆科技再添羽翼。学校“智创未来”创客教育社团在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荣获兰州赛区人工智能单元公益小助手组一等奖,实践案例“智能家居乐享生活”,在戴尔“联创未来”项目创客教育实践案例评选中被评为年度全国十个典型案例之一。
四、法治校园机制全
学校坚持引导师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创建“和和美美”的法治校园尽己所能。一是法治文化广场宣法。将果园与法园融合,设置《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牌和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伟人关于法治的精辟论述版面,让师生自觉学法。二是“道德讲堂”讲法。利用禁毒日、法治宣传日等契机,邀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走进校园讲法普法。三是楼道文化墙“写”法、“绘”法。开辟楼道“文化墙”,开设“每周一记”“每月一画”“每期一星”栏目,引导学生“写”法治教育心得体会、“画”法治教育漫画、“评”守法之星,让法常驻心田。四是影视教育学法。每周日晚上,学校开设影视教育课,师生共看法治教育影片,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师生守法。五是“五好”家长督法。评选有素质、重身教、善沟通、有担当、能督学“五好”家长,采取“三委员、三走遍、三融合、三平台”等措施,让家长以“督学”角色,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法治教育、膳食采购等监督工作,形成家校一体的学法、用法机制。
汗水凝成荣誉,荣誉记录奋斗。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2015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016年,被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评为“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张掖市第一届青少年校园足球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2017年,被张掖市委、市政府评为“张掖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被甘肃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被省环保厅、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绿色学校”。2019年,被教育部体育司评为全国体育文化“活力校园”,被张掖市禁毒委评为“全市禁毒教育‘6·27’工程示范校”,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确定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