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前红军小学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东南部灯塔乡境内,始建于1960 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题词的指导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班前红军小学把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道德教育优势,以“红星闪闪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以创建红色文化特色的温馨校园为抓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充分利用班玛县红军沟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教育进课堂,红色思想进头脑,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温馨校园。
一、学校概况
班前红军小学是一所农牧区乡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94.9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在校生151人(女生75人),现有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教职工23名。
学校布局合理,育人氛围逐步优化。为了使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的温馨乐园,学校在环境布置上尽力做到内容丰富,美观朴实,注意体现教育性、艺术性、针对性的有机统一,校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展示牌,教室内有名人名言、有学生学习园地等各种宣传栏,板报布置协调,逐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教育氛围。
二、统一思想加强组织
学校领导班子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和谐、美丽、温馨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将温馨校园建设上升到环境育人的高度,学校党支部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创建“温馨校园”领导小组,校长李顺菊同志任组长,将创建“温馨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还选定一名教师专管环境建设、规划等。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具体可行的创建方案,细化学校环境教育内容和活动,做到组织、计划、人员落实;学校经常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创建工作,避免出现建设的短视和盲目现象。少先队大队负责组织开展创建温馨校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形成大家动手,共建温馨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强化教学管理,加强督导检查,教务处从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全程督查。做到周查、月检,实事求是,记录详实,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管理工作,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师德教育,严格执行教师岗位规范,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同时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督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了一个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群体。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红领巾心相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学雷锋活动月”“感恩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环保宣传”等专题活动,还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播放《跟着共产党走》《红星闪闪放光彩》《红军小学红军娃》等红色歌曲,传唱《红军小学之歌》校歌等,用歌声传播红色正能量,展现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成立国旗护卫队,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强化道德实践,学校以“人人树红军精神、个个争当小红星”为主题,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红色基因,引领全校学生,个个争做新时期的好少年,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学校队部成立了“雨来中队”“王二小中队”“海娃中队”“雷锋中队”“赖宁中队”五个特色中队。在活动创建中,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在班级内开辟学英雄专栏,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表演红色课本剧等形式宣传英模先进事迹;学校定期举办红歌演唱、红色故事会、清明节红军沟扫墓、在烈士墓前重温入队誓词、组织学生观红色电影等活动;倡议学生参与到“雷锋行动、感恩行动、光盘行动、环保行动”队日活动,让红色教育融入实际行动,增强学生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让红色主题深入每一位教师内心,每年的教师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红军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弘扬红军精神发扬高尚师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特有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项活动,对凝聚力量、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校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五、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校园安全是建设温馨校园的保障。一直以来,学校都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制订安全工作计划,完备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及制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制度,使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利用学生集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德育通报等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讲解和防范提醒,还针对部分偶发安全事件进行剖析,举一反三,警示教育学生。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教会学生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知识。安全教育的内容包含疫情防控、交通用电安全、食品卫生、防溺水防火、防震、防校园欺凌等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不吃过期食品,不买“三无”食品,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同学之间相互宽容,严禁打架斗殴。学校进行防火防震等相关的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让安全隐患人人排查、安全工作人人知晓、安全防范人人参与。学校还定期对校园及学校周边空地、水沟等进行消毒,防止疫情的发生。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谱写校园新篇章,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将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建成乡村温馨校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