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畔,文圃山下,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乡村小学——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小学。学校创建于1910年,这里不仅是保生大帝的故里,也是开闽王故乡。悠远的文明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励着一代代教育者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处处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环境。
一、迁建工程竣工,营造和谐美丽环境
迁建工程于2019年12月竣工,学校新校区选址条件良好,占地面积26927平方米,建筑面积2358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小学部可容纳24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附属幼儿园可容纳12个班,400名学生。学校宽敞开阔,花木扶疏,环境优美,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无明显安全隐患。学校设置规模与当地适龄人口相适应,无大班额。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均符合规范要求。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学校建有食堂、可容纳200人的小礼堂、图书室及学生、教师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综合实践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保健室、少先队部、红领巾电视台、消控室。为促进孩子的体质健康,学校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的美丽大操场和室内篮球馆。还建有能容纳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临时避难所。学校为各个教室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同时生活设施实用够用,建有师生食堂、水冲厕所、饮水等设施设备。食堂“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干净整洁。各楼层均装有饮水机,供师生上学期间使用,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生活要求。
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学校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创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上墙;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
建设生态校园。学校种有凤凰木、香樟树、锦叶榄仁等名贵树木,校园绿化面积达标,绿地率达35%,集中绿地率达15%。
建设智慧校园。学校智能化建设共投资980多万,主要有智能广播系统、红领巾电视台、256个高清摄像头的监控系统、含1000M带宽的网络系统、校园实现无线漫游、电子围栏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礼堂、智能信息发布终端、班班多媒体……是一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花园式的智慧校园。
二、践行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文化领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为理念,以“立德、立行”为校训,以“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为校风,以德育为先导、教学为基础,通过教研谋发展、质量求生存,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即面向全体的育人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严谨治学的课堂观、与时俱进的教师观、质量第一的教学观、务实高效的管理观、依法治校的法制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所谓的“人才”,就是要先学会做“人”才会成“才”。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特别开展“我们的节日”和“保生文化进课堂”两大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保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境界,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孩子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中,不断夯实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文明节,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怀。“我们的节日”主要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博饼、冬至搓汤圆等活动。
同时学校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在自编地方教材《十分美》的基础上,开展“保生文化进课堂”一系列教育。主要有:走进白礁慈济宫(传承记忆 守护文物)、认识中草药、种植中草药、认识中华名医、了解中医史、中医养生、自编校本教材、自编舞蹈、发放印有中医的相关书签、科学课制作中草药标本、中草药用具陈列等活动。让中医药走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小郎中,而是通过科学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健康;不仅是教给他们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更是让他们学会在与天地共和、与四时同序中健康成长,以心理和情志统帅身体四肢,以养生来强体,学会在身心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孩子们的中医情怀和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运用中医药,这既是培养孩子们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从小在心田埋下一颗中医的种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医术做好准备。
做好关爱随迁子女工作。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学校主动出击,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每个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应有的平等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一是尊重随迁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在老师的眼里没有本地与外来之分,推进融合教育。二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推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三是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渠道培养卓越高效教师
教育大业,教师为本。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各科教师参加市、区、中心校开展的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为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录播课、公开课、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技能大赛等活动,形成老中青课堂研究共同体,互补促进,共同提高。2019—2020学年,温聪颖、戴文婷、葛林林老师分别获得区级“一师一优课”一、二、三等奖;洪丽青荣获区教师经典诵读三等奖;在许丽芬老师的带领下,以“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于2020年结题;刘志耕、许丽芬、黄跃祥、朱千红、洪丽青、黄碧羡、卢翠珍等老师的论文在CN级发表,学校先后多次获得“区教学目标管理先进校”。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通过“福建省教育资源网”等优质的共享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资源、备课材料等优质的资源,拓宽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各项专题培训活动。疫情期间,利用企业微信群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研,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现有区级骨干教师许丽芬、朱千红、庄小敏等人;校级骨干教师过半,符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层次比例逐年提高。学校坚持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年参加培训不少于90学时。
四、立体式打造温馨平安校园
坚持严密防范,抓好校园安全。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校园广播等对学生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灾减灾演练,不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坚持24小时校务值日制度,责任到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搭建家校合作平台,组建家委会,促进家校沟通,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利用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还经常有序开放体育文化设施,服务龙池社区及白礁村居民,并与周边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社区文明共建活动。
为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联合龙池居委会、白礁村委等部门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学校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荣获漳州台商投资区“5A级平安校园”、“安全先进单位”称号。为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学校健全门卫制度和保安岗位制度,并按学校师生人数配足配齐专职的保卫人员。学校除了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器械外,还配有256个高清摄像头的监控系统(校园全覆盖)和电子围栏报警系统、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为学生在校安全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的目的在于给乡村儿童营造美好的教育文化氛围,给乡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乡村儿童及教师健康发展。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中,白礁小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温馨的校园现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温馨家园、学生快乐成长的温馨摇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校深知,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创造温馨校园,学校始终在路上,一路筑梦,一路前行。
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继续努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