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堂小学隶属于北京市昌平区崔村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94名,专任教师13名,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18年以来,学校以国家“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优化硬条件与软环境,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干事创业、学生成长成才的温馨家园。
一、顶层设计一体实施,学校布局科学合理
香堂小学位于京北明珠——崔村镇香堂文化新村内,占地面积3434㎡,建筑面积1458㎡。学校北依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南临风光旖旎的京密运河,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几年来,中心围绕“和谐美丽、温馨安康、人文雅致、智慧数字、均衡发展”的学校建设目标,以抗震加固、校安工程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一体化实施。学校教学、办公、体育、生活等功能区域齐备,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人防、物防、技防制度落实,校园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校园环境更加宁静舒适、和谐安康,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幸福快乐成长。
二、硬件设备一体建设,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年来,中心校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加大对香堂小学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香堂小学的办学条件。目前,香堂小学建有100米塑胶操场和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等教学辅助设施,实现千兆互联网接入和无线网全覆盖,每班教室和各专业教室均配备了教学信息化集成系统,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实现了办公、教学信息化。学校关心师生在校生活,努力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各项生活设施能够满足师生需求,中心校统一实施营养午餐制度,确保了食品安全和供餐质量,确保学生吃饱吃好,师生在校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幸福快乐成长提供物质保障。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成就师生美丽人生
建设“合和”文化。长期的办学实践,积淀出崔村中心小学以“合作育人,和谐发展,成就师生美丽人生”办学理念为核心的,以“和顺管理、和润课程、和乐课堂、和善教师、和雅德育、和睦公关、和美校园”等七大子文化为支撑的“合和”文化体系。香堂小学师生主动践行“合和”育人理念,立足香小实际,不断丰富“合和”文化涵,形成了“建设和美香小,成就美丽人生”的共同愿景和“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创新进取、干事创业”的价值追求,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丰富校本课程。学校落实《崔村中心小学三级课程建设方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开设空竹、变脸、珠心算、剪纸、毛猴、舞蹈、书法、腰旗橄榄球、篮球课程9个,学生全员参与的古诗诵读课程已经坚持5年,每个学生每学期能背诵30首古诗,小学毕业能背诵360首古诗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建设和乐课堂。学校以“变教为育”课改为抓手,着力构建以“民主与平等、探究与生成、自主与合作、自然与和谐、开放与选择、评价与多元”为基本要素的“教师和谐包容,学生乐知善行”的和乐课堂常态,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爱学、能说、善思、敢问、会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拓展育人空间。学校打破学科年级壁垒,突破校内校外边界,整合各方资源与方法,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已经成为学校每年必开的学生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红五月歌咏会”“六·一艺术嘉年华”“欢乐冰雪开学季”等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终生难忘。我们聘请科学家、检察官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小汤山特菜基地、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和农业嘉年华,使学生在快乐之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提升了素养。
培养和善教师。“君子和而不同,师者善教以能。”香堂小学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心校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小而活”的优势,依托本校班主任和2个科任教研组,以“低起点、小课题、微创新”的方式扎实开展实操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互听互评、师徒结对等形式提师德、强师能,学校现有的13名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5人,初级教师5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师资力量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
四、温馨校园人文精致,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建设温馨校园。让“自然的与人文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外来的”各种优秀文化元素在美益求美的追求下水乳交融、和合共生,绝无刀砍斧剁之痕、生硬造作之迹,是香小温馨校园建设永远的追求。踏入校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墙与“昨天、今天、明天”主题浮雕、“合和”文化主题墙,楼道里孩子们的精美艺术作品、名人名言,班级名片、文化墙、图书角、植物角,处处展露出师生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孔夫子所说的“无言之教”。学校在操场南侧建成了长40米的香椿长亭,为孩子们创造了手捧书卷、身染书香、心浸书韵的理想殿堂。
实施和顺管理。“和衷共济,顺理怡情”是我们对和顺管理的解读。实践中,学校落实困难教职工探访制度,每周五雷打不动地举办工会活动,每两个月集中为教职工过生日;教师取得成绩时的一条祝福短信,生病时的一声问候,“一句话、一枝花、一辈子、一生情”的“三·八”节关爱行动等,时时让老师们感受到满满的爱。学校依托和乐课堂建设,努力构建自然和谐、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学互助的生生关系,课上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课下欢声笑语、激情飞扬已经成为香堂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年来我们帮扶困难学生55人次,发放生活及学习补助17700元。
家校社区共育。学校积极协调与社区、家长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香堂村的社区、生态、人文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解读相关政策,汇报学校工作,反馈学生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传授有效家教方法,共同制定学生转变策略。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演节目、赠送礼物,送去祝福与关爱,使中华尊老敬老的美德代代相传。由于学校家庭、社区联系紧密,李云飞、陈玉军、李宗祥、毕淑云等多位名家来校为学生授课,香堂村居民多次到学校捐赠图书;村委会领导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经常给学生购置学习用品。
五、校园安全警钟长鸣,规范管理常抓不懈
学校落实国家、市、区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执行中心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扎实做好师生安全教育。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每次教师会和每次班校会必讲安全,每月上1次以交通、防震、防火、防溺水等内容为主的安全课,每学月开展1次防震、防火综合疏散演练,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在“合和”文化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发展势头日渐强劲,为崔村中心校连续6年被评为“昌平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香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使温馨校园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