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王朴中学,位于乡土气息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之乡”的北碚区静观镇。是一所由红岩英烈“王朴”生前创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
一直以来,学校秉承“文毓花乡、德润王朴”的办学理念,在“红色铸魂、绿色筑梦、金色成长”这一发展思路的统领下,大力营造“自然、自主、自在”的学校文化氛围,努力创建一种“亦国亦家、文理双馨”的育人环境。
一、把好“布局美”, 建设宜人校园
学校地处有“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的北碚区静观镇,紧邻云汉大道,外接渝广高速,交通便利。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教职员工85人,师资配备符合国家要求。学校各种教学设施和功能用房布局合理,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建有现代化抗震能力达8级的教学办公楼、综合实验楼,食堂、宿舍楼等。教室宽敞,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基本设施设备保障到位。
二、开启“保障阀”, 建设乐学校园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市级标准,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学校建有标准化的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音乐室,琴房、美术室、科技馆、劳技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实验仪器配备合格,建成网络全覆盖的智慧校园。学校食堂实现了“明厨亮灶”、就餐环境优越,宿舍洗漱卫浴设施配备齐全,浴室能保障学生“天天洗”,寝室还配有空调。学校有专门的教师过渡房,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了住房保障。
三、走好“金色路”,建设质量校园
学校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立足静观、走出北碚、辐射重庆”的发展目标,同时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建设高质量校园。
一是错位发展,做强科技创新教育。王朴中学作为首批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在“王朴精神”领航下,坚持错位发展,以科技创新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始终坚持了“依托基地,借力课题,融入课堂,激发潜能,助推成才”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思路,形成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成立了“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少年科学院”,建设完成了高规格的科技馆,拥有400余平方米的科技实践活动场地,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二是特色发展,做亮艺术教育品牌。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特色专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成立了文学、园艺、茶艺、插花等20多个社团,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营造了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活动氛围。近几年,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喜人,市长奖、市长提名奖、区长奖均有所获,每年的各类科技大赛,师生获国家、市、区级奖项近100人次。学校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称号,学校话剧社作品《开学第一课》以穿越时空与王朴烈士对话为题材,多次参加市、区调演,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学校每年都有50人左右的学生通过艺术特长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
四、亮出“红色旗’,建设人文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总书记在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中,专门提到“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王朴烈士。作为王朴烈士生前亲手创建的学校,王朴中学始终将红色基因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用红色文化浸润青少年心灵,让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朴精神。学校深挖王朴精神及其蕴含的家国情怀,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课程资源,通过构建“家国教育”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体系化、课程化、实践化的“家国教育”。学校依托王朴烈士陵园对师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家国教育”为主线,建立了北碚区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三史三爱”高中历史课程基地,打造了重庆市德育课程品牌,开设了市级精品选修课程“王朴精魂”,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烈士祭奠活动,形成“基地——选修课——师生活动”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被授予“重庆市红岩精神教育基地”称号。通过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红色的热度”,感受“文化的温度”,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王朴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激发了师生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学习激情。
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王朴中学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全国美德好少年谈莉、中央民族大学常务副校长邹吉忠、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周润柳、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卢秋玲老师。特别是高83级校友邹才能院士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游行队伍中,作为10位科学家代表之一登上了创新驱动彩车。
五、下活“绿色棋”,建设生态校园
学校所处的静观镇,花卉种植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花卉五大流派之一川派花卉的发源地。为此,学校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让学生在“绿色”系列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生存,让学生在“绿色校园”中健康成长。
一是优化育人环境。一直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位于中国花木之乡——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这一区位优势,打造校园绿色文化环境,让教育、文化和艺术环境脉络交织,相互依存,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景观风格。
二是传承蟠扎技艺。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蟠扎技艺逐渐失传,处于濒危状态。北碚区“静观花木蟠扎”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蟠扎技艺传承下去,学校建立了“北碚区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基地——渝派蟠扎技艺课程基地”,在课程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市区级课题研究,组建学生社团,与校外花木园林公司签订协议组建课外实践基地,形成“基地——课题——社团——课外实践基地”的绿色课程结构体系。
三是助推乡村振兴。对于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花木,基于此,学校开设了蟠扎社团,聘请了当地有名的蟠扎能手到校指导,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中花木产业的提档升级,同时助推当地的乡村振兴。学校“渝派花木蟠扎”技艺,参加了重庆市教育部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展示会、北碚区元宵节展示会。一批学生获得了“重庆市非遗传承小能手”称号。学校与浙江、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学校开展共建互学活动,通过交流开阔了师生眼界,全面提高了师生素养。作为“重庆市绿色学校”,学校以美丽的环境培育人,以独特的氛围影响人。学校“四季有花开,四季常绿色”。师生们每天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身心愉悦,幸福洋溢。
六、织密“安全网”,建设平安校园
一直以来,学校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师生们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储备,提高安全应急能力,形成了人人都是安全员,全校师生齐抓共管的良好安全氛围。学校获得了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肩扛烈士的重托,心怀未来的憧憬,王朴中学在求实中创新,在探索中奋进。学校将进一步弘扬“王朴精神”,团结拼博,锐意进取,以更舒适的环境、更优质的教育、更优异的成绩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全校师生幸福温馨的教育生活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