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加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听取了国内知名高校的相关专家就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内外科技形势格局和以学科建设为目标的教育评估策略等多个方面的报告,并积极参加微论坛、组内交流、心得分享等,个人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此鼓励下,我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断提升各方素质,争做一名优秀的灌溉者。经过几天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有了很多的启发,受益匪浅。如有教授在课程中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通过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培养适用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是专项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是增加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二是明确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型硕士生的培养,要着力于专业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研究生教育能够促进、带动本科教育,促进学科建设。研究生导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因而研究生管理者要花大力气去抓,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师德教育,尤其对新遴选的年轻导师更要加强教育,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纠正轻思想、重业务的倾向。
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研究生导师座谈会,做到上下沟通,及时掌握导师的思想、观念,以便有的放矢,扶正纠偏。学校还应抓典型、树榜样,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将那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学术道德高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典型理直气壮地树立起来。将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或召开报告会或利用报纸、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用先进促后进,带动中间,形成良好风气,真正使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年轻导师先把握好自己的“为人”,再去完成“育人”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