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研修活动”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校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为期两天的研修议程安排得当、内容丰富,既有李希贵校长的主旨报告,也有由十一学校三位资深教师呈现分享的思想研讨会,同时还安排了深入教学实践改革前沿的四个分论坛。在校园考察环节中,十一学校开放了全部功能教室,让与会者零距离参观学习。
在开班仪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深入阐释了评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背景与意义。他强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审视总结我们已有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激励、引领、推而广之。在致词中,刘堂江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必须转移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奖的评选,对于引导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适时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无疑具有巨大而持久的引领作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课程处处长李明在致辞中指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他们的情况和基础都是不同的,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立足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最大化地借鉴、吸收、学习教学成果奖的内涵。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题为《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主旨报告中,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事例,使与会者了解到十一学校所进行的转型性变革。“学生第一”“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在这样的价值目标下,十一学校将课程定位为学校的产品,通过开发不同层次、多样选择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服务,将教育演变为服务,教育性质定位发生了彻底转变。
5月9号下午的研讨会由著名媒体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崔永元主持,三位教师分别以“走近王笃年”“相遇贺千红”“感知曹书德”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思想。5月10日上午,“有效管理”“课堂转型”“学习设计”“集体内外”四场分论坛在学校内进行,来自十一学校的十几位教师,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与大家共同研讨,解答了学员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疑问,分享他们多年来积累创造的改革经验。其中,几名同学从学生的视角为与会者展示了颇具“十一人”文化特色与价值理念的校园生活。
在最后的校园考察环节中,学员们参观了十一学校的教学、实验、音美、体育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并亲身感受了十一学校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校园文化。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以十一学校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为主题的第二期推广研修活动。为加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推广力度和提升推广效果,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在教育战线形成“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今后中国教育学会还将针对不同成果、不同主题组织更为丰富多样的学术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