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我的心育工作

发布时间:2024-06-13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许柔

在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心理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关于一名叫赵一(化名)的中职生的同伴交往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案例的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一、案例背景

赵一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她平时话不多,喜欢独自阅读和学习。然而,由于她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和自信,她在班级中常常感到孤独。她渴望与同学们建立友谊,但却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内向性格:赵一天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这导致她在社交场合中显得被动和拘谨。

缺乏社交技巧:赵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交技巧训练,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建立联系、维持友谊以及处理冲突。

自卑心理:赵一可能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或有趣,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这种自卑心理阻碍了她主动与人交往的意愿。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1.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我与赵一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通过耐心的倾听和关心,我让她感受到我的理解和支持。这为她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扰打下了基础。

 2.引导正确认识自我:我帮助赵一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让她明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我也引导她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教授社交技巧:我针对赵一的实际情况,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社交技巧训练方案。包括如何主动与人打招呼、如何维持对话、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处理冲突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赵一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

4.创造社交机会:我鼓励赵一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艺比赛、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为她提供了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让她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我也邀请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主动与赵一接触,帮助她融入集体。

5.加强家校合作:我与赵一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反馈赵一在学校的表现以及社交方面的进步。同时,我也建议家长在家中多鼓励赵一与人交往,为她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家校共同努力,为赵一的社交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6.持续跟进与评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持续关注赵一的进展,并根据她的反馈调整教育方案。通过定期的评估,我发现赵一的社交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建立了稳定的友谊关系。

四、总结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同伴交往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心育老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交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通过引导正确认识自我、教授社交技巧、创造社交机会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