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学生成长,关注自身情绪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心得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作者:仲学雯 发布时间:2020-11-24

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要留心自身的心理健康。本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个性化的选择,专家讲座不再是一刀切的模式,而是各有侧重,可以让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选择相关主题的讲座。不仅如此,同行之间的互动交流又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现从如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教师心理教育的作用

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姿态出现。

三、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情绪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会被学生的行为举止带动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因为学生这样或那样调皮、过分的行为而生气,此时此刻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去思考学生如此行为的成因,深呼吸调整自己当下的状态,给自己2-3分钟的缓冲期,再进行对孩子思想或行为上的教育,如此不仅能改善愤怒的情绪,又能缓和师生关系,还能对孩子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形象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努力做一个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师,那样,我们将会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