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模块二研究性教学方法创新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许多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应用。
大学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行为引导、综合素养培育提升等方法的总称,涉及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学习法”两个方面,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前者以后者为依据并引导后者,兼顾可行性。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如师生共同体等),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大学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研究性教学、注重方法论、社会适应性四个方面。了解到近代大学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教研融合,大班教学,实施标准化、专业化、素质化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灵活。
NKRBT提出“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科研方法为指南、以创新思维为激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性教学新理念,创建并实施了具有模块化、层次性、兼容性等特征,能够适应各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维度需求的研究性教学“南开模式”。NKRBT通过探索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既促进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开展,又实现了教师教研技能的提升。典型研究性教学新方法有问题引导法、课程大作业、角色轮换法、逆向设计法、科研案例法、文献辨析法、质疑辩论法、科学推测法、学术会议法、组会观摩法、自主探究法、课题研究法、助教辅学法、工程实践法、思维导图法、模型分析法、模拟谈判法、实地调研法、因素关联法、交叉移植法等。
学习完模块二之后,我来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观看研究性教学方法在众多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我授课的《工程地质》有了新的教学设计。《工程地质》属于地质学和工程建设的交叉学科,涉及矿物学、岩石学、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地质灾害、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地下工程地质问题等领域,知识面广,专业术语强,各学科知识广而不精,容易导致讲课知识点比较散,缺乏主线。为了更好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那么如何进行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我目前的研究点。
在讲述基础地质学时候,采用思维导图法,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体现课程讲授的主线。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成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便学生温故知新,也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
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选址有着重要的决定性意义。那么如果让土木学生理解褶皱和断层呢?打算采用科研案例法,拿我硕士论文作为科研案例。通过科研案例讲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中发现科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感悟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