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学习心得笔记:研究性教学成果产出

发布时间: 2023-11-15

1700033389851897.jpg

通过对模块五研究性教学成果产出的学习。让我对高校教师研究性教学成果产出方略、教研选题研究实践成果产出、研究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申报、研究性教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成果是指教科人员(包括校长、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学课题进行专门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检验等行动进行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教学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教学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

教学成果具有价值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能够彰显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这对职称晋升和教职发展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教改课题,从事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熟练驾驭并运用教学规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个人:总结教研经验,提职晋升;对于团队:优化教师队伍,培养教学名师;对于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竞争力;对于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及合格的建设者。

教学成果具备创新性、示范性、实用性、复制性等特点。

学习完模块五之后,我对教研选题、研究、实践与成果产出——从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视角的专题报告有深刻的感想和体会。

面临翻转课堂、P-MASE、OAMAS有效教学、PBL、SPOC、中国大学MOOC、十大教学法、OBE、BOPPPS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词云,那到底什么是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研究什么?教学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道:教育学的本质规律;术:道指导下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有道有术才是好教师。钱学森之问值得我们大学教师深思,问题本质在于“知识逻辑认知模式”限制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形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问题逻辑认知模式,即给学生构建一种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学习了解世界积累知识的认知模式,目标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表1)。

1700033332702313.png

同时,构建具体教学目标概念模型(三能五会,会发现问题,会团队合作,会解决问题,会写科技论文,会成果展示),并提出新模型CPBL(Challeng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自主发现问题,挑战性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并与导师讨论得到的。最后,研究方案的具体落地采用了OBE理念和P-MASE模型。

我目前做研究性教学改革项目实践工作,课题名称为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工程地质课程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我谈下自己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首先,必须明确目标。在原来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素养目标和思政目标。根据《工程地质》课程特点和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列出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应该清晰并准确地定义学生能够“做”些什么,描述出学生通过本门课学习活动应发展的关键能力和行为表现。

其次,将“问题逻辑认知模式”引入《工程地质》教学模式改革中,那每堂课的“问题导入”非常重要,需要和学生、有经验教授进行讨论总结。根据大纲进行知识点模块化处理,如程序一样可以显示学习阶段和最终目标。在教学模式进行中,时刻以“OBE”理念灌输整个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为培养目标。计划采用P-MASE模型对《工程地质》课程进行设计,灌输工科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素养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严谨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工匠精神等思政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