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模块知识的可视化结构要点图
二、阐述对于本模块知识的收获、心得和感受
随着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组织和固定班级统一授课制,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个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在学分制的条件下,由于学生选课的差异,原有以行政班级为基础的固定班级授课制被打破,形成了多个教学班,从而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这使得传统的班主任制度难以适应学分制和选课制下的教学服务和管理,同时,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释放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权,但难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在大学生的学业导航与专业引领中,需要专业的学业指导。在对国内外学业指导进行比较分析后,启示如下:
不管是以提供全人教育的英国导师制,还是以提供个性化教育的美国学术指导顾问制度,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那么,在术业有专攻的背景下,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变得很重要。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业指导会变得更具有个性化。
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是以非正式的教学时间,来减少正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减少了,但人才培养质量要提供,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变得非常重要。
加强制度建设,顺利实现学业指导。保障和激励机制,是学业指导制度得以持续发展,形成体系的关键因素,否则会变成形式主义。在当前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此之重的前提下,要落实并做好导师制,需要顶层设计来给指导教师留出必要的时间,同时还要有必要的指导场所。
三、如何进行实践应用的初步思路
1.国内外高校在学业指导方面的启示
(1)以发挥学生自主性为前提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高校,他们都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切的学业指导方法和内容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面临不同的学习需求,学校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业指导服务。而我国在学业指导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高校也是全面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联系是学业指导的基础从国外的指导体系来看,很多高校从新生一进入大学校园,就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或学术顾问,并有完整配套的指导模式和制度,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提供专业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达到最大化。目前,在我国,更多地是向学生传授专业学习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潜在兴趣,未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
(3)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促进学业指导体系高效运转的关键。学业指导能不能有效持续运行下去,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强有效的制度保障,学业指导最终将会变成形式主义。建立配套的评价跟踪机制,既能约束和规范指导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职责,还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解决和调整,让学业指导机构能井然有序地运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服务。
2.学业指导的建议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教育更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学业指导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学业指导方面,给高校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树立高校学业指导理念,明确学业指导的重要性。
学业指导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要转变学生对学业指导的认识和了解,学业指导不仅仅是帮助那些存在着学习能力缺陷或是学习中感到迷茫的学生,更多地是指导学生在现有学习基础上更快乐、更高效地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学业指导是根据他们自身出发,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业指导中来;教师是最有力的学业指导者,教师虽然肩负科学研究任务,但他们的本职工作仍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的学习上,在课前和课后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指导;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他们的人生导师,要体现出“育为人本”的核心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不仅要重点关注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其他学生也要一并了解,在他们的学习道路上指明方向;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讲话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如何有效培养,而学业指导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要把学业指导当作办学核心内容来抓,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有效做法,结合自身点,做好本校的学业指导工作。
(2)构建高校学业指导体系,丰富学业指导的内容
学业指导的内容以学业指导体系为依托,完整、高效的指导体系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业指导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学业指导课程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指导队伍体系。在课程指导方面,高校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形成系统性的课程指导方案,并开设相关学业指导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预期效果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和探讨,顺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丰富学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在组织机构方面,学业指导不仅包括专业学习指导,还有学生心理咨询、出国、就业、学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学业指导不能依附在学校的某个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根据不同专业统筹规划,有条件、有基础的学校还可以在学校下面的院级部门设立二级学业指导机构,层层分工,辐射范围更广更全面,也让更多学生受益;在学业指导队伍建设方面,高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可采取专兼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学业指导人员,对于专职人员的选聘,可选择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并且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另外,把负责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专任教师、辅导员、高年级学生等群体作为兼职人员纳入到队伍中来。定期对这些指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交流工作方法,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指导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指导水平。
(3)建立高校学业指导评价和反馈机制,规范学业指导工作
学业指导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学业指导工作。高校可设置与学业指导机构相配套的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方式,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业指导部门或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并形成量化的评价报告,以此为重要依据定期对学业指导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对考核优秀者颁发奖励,对不合格者给予一定惩罚,将问题进行反馈,并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将此项考核纳入年终考核中去。另外,指导教师也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