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幼儿园还给孩子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倪秀 发布时间:2020-12-24 09:36

“老师提前准备了同样的材料或半成品,让幼儿一步一步模仿老师,最后所有幼儿几乎都完成了一模一样的作品。”30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生涯,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园长黄润芳看过了太多“所谓的”幼儿创意活动。每当这个时候她总在想:这是幼儿想要的吗?幼儿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幼儿天性,还原本真?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2015年,东府幼儿园开启了一场寻找答案的探索:他们整合幼儿园零散的区角,整体构建创意空间,全园幼儿打破班级编制,在创意空间中自由地开展各类游戏与探索活动。黄润芳说,希望从这场“把幼儿园还给孩子”的变革中,找到答案。

把空间还给孩子

从班级“自留地”到12个创意空间

每周四,如今都是东府幼儿园的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

上午9点50分,一段熟悉的音乐响起,教室里的孩子们已经满脸激动与喜悦,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5分钟后,又一段音乐紧接着响起,孩子们欢快地冲出教室,各自朝着不同的地方奔去。

他们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这是许多第一次见此场景的人都会问的问题。跟着孩子们的脚步,你会发现他们有些去了玩色馆,有些去了七色毯,还有些去了木作坊……这些都是东府幼儿园的创意空间。每周四的活动时间里,全园幼儿打破班级编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创意空间进行创意活动,12个大大小小的创意空间,刚好能够容纳全园400多名幼儿。

“虽然空间很小,但我们给孩子们的天地很大。”黄润芳说,作为一所1955年建园的机关园,东府幼儿园像许多老城区幼儿园一样,面临空间狭小且难以扩大的难题。

幼儿园总占地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不足2000平方米,如何从有限的空间环境突围,给孩子们大大的天地?东府幼儿园就从班级门口的“自留地”开始改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副园长吴娟发现,班级“自留地”的打造也许各有千秋,却有同质化和封闭性的问题,常规情况下,老师们很少跨班交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禁锢了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

于是,2015年,东府幼儿园把园里每一个角落的场地资源进行统筹,创设了玩色馆、七色毯、涂鸦房、纸艺站等12个创意空间,在这些开放的空间中,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开展各类游戏与探索活动。

“创意空间是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的。”吴娟说,每一个空间看似在物理上有所相隔,但整体而言却是一个系统,这些系统的空间,就将幼儿园构建成了一个“创想的园子”。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幼儿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

日常在幼儿园里巡课,是黄润芳一直坚持的习惯。一个班级开展某项游戏,常常会看到有一两个孩子兴致不高或者游离在群体之外。每当这时她就会想,为什么要让这么多不同的孩子做同一件事情?他们如果能自由选择该多好。

选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放空间。当12个创意空间建立后,里面丰富多彩的材料、别具一格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操作欲望,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动参与性。然而,相对于传统集体教育活动,创意空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在诸多方面有了改变:比如打破班级编制,全园幼儿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分工变化,从负责一个班级到负责一个空间,面对全园幼儿……这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一个班上的幼儿出来,会去不同的地方,老师心里很慌。”回想起第一次全园幼儿混龄参加创意活动,教师江瑛用“心慌”来形容。一方面,担心班级幼儿的安全,不知道他们去了哪个空间;另一方面,她还负责一个空间,来自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一起,担心“场面失控”。像江瑛一样内心“发慌”的老师不在少数,有个别老师甚至很抵触这件事。

这时,黄润芳站出来告诉老师们:“放心开展,出了问题我负责!”因为在她看来,孩子们有能力保护自己。

当老师们直面自己所担心的“问题”时,孩子们带给他们的却是惊喜。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们后,他们自然也就获得了更多。比如,孩子们需要提前预想如果最想去的空间人已经满了,第二选择是什么?遇到别的班级的小朋友,该如何跟他们合作?

把中心位还给孩子

教师从“主导者”到“支持者”

“老师们的‘心慌’,归根到底还是理念的问题。”江瑛说,当老师们习惯了“预设”,就害怕幼儿“自主”而带来的挑战,所以老师们需要走出舒适圈,改变观念。

东府幼儿园的老师们一方面一遍一遍完善活动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着手“东府创意空间”的课程建设研究。创意课程将12个创意空间分成“创·绘活动、创·做活动、创·享活动”三大类。

“我们常常说‘儿童为中心’,但实际在生活或者游戏中,常常是老师处于中心位。”黄润芳说,要从根本上“把幼儿园还给孩子”,老师的角色必须发生变化,需要从“主导者”变为“支持者”。而创意课程的构建,是为老师这样的转变去助力,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支持。

王蓉是一名从业30多年的幼师。最初幼儿园开始创意活动时,她内心是抵触的。“以前总想着我的工作底线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不敢放手让孩子主导很多东西。”但一次偶然的班级活动,改变了她的想法。

一次,她带领孩子们用废旧纸盒进行创作,因为事先预设好了活动内容,她告诉孩子们可以在纸盒的各个面画上自己想要画的内容,涂上喜欢的颜色。活动开始了,但孩子们好像并不开心。王蓉问:“你们怎么不开心呢?”孩子们回答:“纸盒用来画画不好玩,我们想用来玩别的。”王蓉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后对孩子们说:“那请你们教教老师,纸盒还能怎么玩,好吗?”瞬间,孩子们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了起来,而且迅速开始动手。一个活动下来,有些孩子将纸盒穿在身上模仿机器人,有些孩子用纸盒搭了各式各样的模型……

“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最大支持就是放手。”这,成了王蓉现在很笃定的观念。如今,她负责七色毯创意空间,常常旁观孩子们快乐创作的样子,她觉得这才是幼儿该有的样子。

  • APP下载
  • 查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