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创建于1974年,原名杨家岭小学,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旁。1995年,福州市居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千家企业建千校”活动,慷慨捐款52万元,重新修建了这所学校。为了铭记习近平同志和福州人民的深情厚谊,将校名改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学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慰问。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新学校破土动工前给学校校长写信,希望把学校办好; 1996年春节,李鹏总理来校和全体师生共度佳节;同年10月,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来校看望全体师生并题写了校名; 2008年5月21日,学校的少先队员们给习近平爷爷写信,汇报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2008年“六一”前夕,习近平同志亲自给少先队员复信,鼓励孩子们“ 发扬延安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2009年11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延安调研期间,挤出时间来校看望师生。2015年2月14日,习总书记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扶贫工作会议期间,再次来学校看望了教职工,并向大家致以新春问候,对学校办学给予肯定。2018年6月25日,习总书记给予该校少年儿童勉励,希望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5年至今,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软、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功能室齐全。校园环境舒适,通过几年的打造,一座温馨、美丽、富有文化内涵的红色校园已初具规模。
一、改善环境,校园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怡人,校园里草地平坦,树木丛生。目前,校园内有美丽花园、绿色草坪、弯曲小路,可供学生晨读、午休、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墙上展示了学校党建、德育、教学特色活动剪影图片,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快乐时光。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464名学生,无大班额现象。校舍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教室坚固、适用,通风良好,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学校配备了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切实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二、积极协调,办学条件落实到位
通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已初步达到省定标准,配有专业教师31名,保证了学生各类课程正常进行。学校配有少队部、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舞蹈室、合唱室等一部十二室,为学生开展特色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学校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一步步改善和提高。
三、多措并举,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在保证教学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为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学校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选派教师到广州、福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培训学习,参加培训学习70余人次。通过国培、“名师之路”等形式,实现每学年教师的全员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承担市级规划课题3个,市级微型课题12个,区级课题5个。几年来,学校共培养省、市、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10人,评选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32名。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确保了每位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构建“生本课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导演”作用。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新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四、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制定了详实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方式立德树人。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特色育人目标三个“六”贯穿始终。通过远足、主题队会、观看影片、手工制作等形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扎实推进,引导学校少年儿童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意识;通过每月的“卫生标兵”“纪律标兵”“学习标兵”“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让学生有自我约束的意识,有努力向上的目标,加强了对他们品德修养的教育。同时,对于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德育处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并对此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进而确保了劳动教育课时的数量。学校要求各班制定学生值日制度,并针对制度进行检查。每学期,学校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校园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意识,并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仅2019年,学校参与的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就达到20多次。学校还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通过自己劳动,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
通过合唱社团、口风琴社团、舞蹈社团、美术社团和硬笔、软笔书法社团等载体,学校的艺术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六月的艺术节、十月的红歌会,让学生的艺术热情再次被点燃。舞蹈、合唱、相声、情景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孩子们将自己所学到的,全部展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每年暑假,学校还组织部分师生,到学区内的小区举办消夏晚会,受到小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称赞。
五、关心互助,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学校,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学校没有发生教师体罚、变相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同学之间更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学校建立了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控辍保学、结对帮扶等相关机制,加强了对建档立卡、身体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
学校工会还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体检,以实际行动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会组织党员教师向老教师和有困难的教师送温暖。通过元旦文体会、“三八”健步走、“七一”党旗传递、教师节茶话会等多样的活动,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提升,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六、尽职尽责,规范校园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工作,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各项责任制和值班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各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断提高责任感和积极性,大力提倡敬业、合作、奉献精神。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卫生消毒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监控预防工作。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发放《告家长书》,就学生要注意的各项安全工作,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管理教育好孩子,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家校的教育合力。各班做好了学生名册的登记和上报工作,落实各科任老师点名制度、有事请假制度。加强课间安全巡查、路队护送和外来人员的管理。做好各项安全排查及演练工作。强化各类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进行防溺水、防震、安全饮食等知识教育和演练。利用升旗仪式及班会课、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社会安全事故和当地的安全事件,教育学生以防范为主,做到安全第一,构建安全无事故的和谐校园。
今天高标准的创建要求,是明天杨小各项工作的常规与常态,温馨乡村小学不仅仅是校园硬件设施的改变,更是教育教学内涵的挖掘,学校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会不断努力,使学校达到恒久温馨的目标,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