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管乐艺术教育特色,促农村小规模学校向优发展

来源: 上海市崇明区育才小学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一、实施背景

上海市崇明区育才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校内绿化布局合理,集“学园、乐园、花园”于一体。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点、上海市首批示范性乡村少年宫、市管乐联盟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市依法治校标准校、崇明区年度考核优秀、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两位音乐教师的爱好与特长,以管乐为特色开展艺术教育;另外,学校在“一校一品”申报中,将管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进行申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举措与成效

学校秉持“为了孩子的将来”的办学理念,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文化扎实、有器乐演奏爱好、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社会公民。以“用艺术点亮孩子的人生路”为抓手,走出一条农村小规模学校艺术化特色、个性化发展之路。

(一)以管乐艺术为特色育人,润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1.乐器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绝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乐器,学生全凭每天在校时间进行训练。因此,乐器使用频率高,损坏率也相对较高。有的学生小,一不小心就会把管子弄瘪、焊接点脱落。因此,老师在平时训练时,对学生使用与保护器材有严格的规定:一是对号使用,如学生使用乐器上贴上学生的姓名;二是专人保管;三是使用完后对号摆放,因此各器具室整齐划一,规范有序……严格有度的乐器管理制度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2.正面教育,提振学生的自信心。管乐队学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他们的悟性也不尽相同。学生刚入团时都是信心满满,随着学习的深入,有的学生打起了退堂课,后悔自己参加管乐团……面对这些,教师除了与家长联系,晓之以理地解释,动之以情地劝说外,还加强学生的耐挫教育,组织看视频,讲故事……学员小谢在《我最喜欢一项课外活动》的作文中这样叙述:“学了两个月,看到伙伴们能吹奏曲子了,可我吹奏的曲子还是断断续续不着调,我后悔了,我为什么要参加管乐团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放弃了,好几次活动不参加了,正在这时候,龚老师教育了我,开导我……在班主任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又一次拿起乐器,来到合练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也能熟练地吹奏好几首乐曲了,也能在成千上百的观众面前吹奏自如了。”

3.丰富活动,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管乐教育以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为依托,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每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活动,引导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追求,帮助乡村孩子“点亮”艺术梦想。每年,学校利用“六一”庆祝会,艺术节、迎新联欢会等系列活动,举办管乐艺术成果展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孩子搭建了艺术表演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力,成就了孩子的梦想。

4.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五育融合。学校以管乐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管乐队学员小马是个作业拖拉的“小马虎”,自从参加管乐队后,他一改往日陋习,成为一名书写规范,学习积极的“小先锋”。学员小沈不爱劳动,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参加管乐队后,他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了劳动“小模范”。在器乐的学习中,学生懂得知识是要反复巩固的,温故而知新十分重要……学生在管乐艺术的熏陶中,成为育才阳光少年。

(二)以管乐艺术为特色教育,铸就每一个教师的成长

1.爱岗敬业,锤炼教师的师德师风。艺术教育是一种素养的熏陶,教师在管乐艺术教育的摸索中,一方面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岗位,撒播爱心,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班主任杨健荣获崇明区“十佳班主任”称号,每年都有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施菊芳老师被评为“上海市园丁奖”……

2.高效课堂,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给管乐训练腾点时间,教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学校教师从精心备课,精选作业,研磨课堂着手,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35分钟课堂高效、有效,从而走上专业化的教学之路。学校多名教师承担区级或学区级的课堂教学展示,青年教师徐家莉参加区爱岗敬业教学比赛,荣获综合组二等奖;青年教师姚莉莉被评为第七轮区教学能手。

3.撰写课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把管乐艺术特色教育做大、做强、做优,在小规模农村学校成就大事业,必须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从而挖掘管乐艺术特色教育的深度、拓宽其广度,使之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才能使管乐艺术特色之路越走越广,越走越活,越走越精,越走越优。张雷校长组织并成立管乐课题科研小组,在他的主持下,先后撰写并进行了《挖掘管乐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培育农村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践研究》,以及《推广管乐,培育农村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管乐教育的现状,研究管乐教育的育人价值,通过实践构建管乐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总结提炼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和策略,探索管乐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机制和成效。另外,其他教师的多个课题分获区重点、一般和规划课题;《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下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研究》被立项为2020年市级青年教师团队实践研究项目。

4.转变观念,构建师生的融洽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管乐艺术特色教育中,学校教师的观念逐步改变,从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三)以管乐艺术为特色品牌,助推学校的每一步提升

1.校风校貌,营造环境育人氛围。如今的育才小学,秉持校园文化自然润泽的法则,笃实向上,艺术飞扬。漫步在育才小学的校园,无不彰显校园文化的内涵风采,特色装点。东西走向林荫大道的南侧是宣传橱窗,那是学生展示自我成就,放飞心灵的舞台;中央大道西侧竖立着“彩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标志,那黑白的钢琴琴键,喻示了学校艺术的特色,又仿佛是一阶阶的台阶,育才的莘莘学子经过攀登登上成功的峰顶;中央大道东侧是集“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特色”为一体的校园主题雕塑“飞扬育才”。雕塑主体是以“Y”“C”相交的飘旗构成,这是“育才”两字的拼音缩写;雕塑中央两条大红的中国结象征着一代代教师传承着“团结合作”的校风,中国结上“育人为本、成才为志”的八个大字正是育才小学校训的彰显。雕塑上的“萨克斯”“提琴”两个乐器及飞扬的“音符”意寓育才的学子浸润在艺术的海洋,接受着艺术的熏陶,同时也彰显着学校“用艺术点亮孩子人生之路”的办学特色。展翅欲飞的雏鹰象征着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在职工的精心呵护下,在伴随“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正翱翔蓝天,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学校“关爱下一代,守护为明天”的温暖守望,同时也意蕴着育才全体教师逐梦教育强校的美好愿景。

2.开发课程,铺垫孩子艺术之路。学校围绕管乐艺术特色教育,植入地域文化,遵循“育人有德、润心无痕”的课程理念,打造“育润”课程体系。学校相继开发并完善了一系列特色艺术教育课程,如:《管乐》《水墨画》《电脑数字绘画》《合唱》等。构建了“崇德、尚文、善艺”的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小成为“知书达礼有修养,见多识广有眼界,与人为善有爱心,知难而上有毅力,开拓进取有梦想,多才多艺有追求”的社会人。

3.协同育人,架起家校沟通心桥。学校通过管乐特色的创建,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感,架起家庭学校沟通的隐形桥梁,最终为祖国培育合格接班人。

4.特色彰显,打造学校亮丽名片。学校的管乐已从岛内享有盛誉,到市内崭露头角。学生通过管乐训练,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与演奏技能,还充分领略到了管乐艺术的魅力,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受到音乐的感染与熏陶。2017年5月,学校在崇明区文化馆风瀛洲剧场成功举办育才管乐团成立十周年音乐会。2015—2018年,参加上海市第十、第十一届交响管乐展演分别获铜奖和发展贡献奖,在崇明区艺术节上获一等奖,2019年在区鼓号队比赛中获第一名,2020年又在区管乐比赛中获第一名,2021年7月赴上海音乐学院剧场展演,获得一致的好评,在市、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创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创建的过程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育才小学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学校将不懈努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