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魅力的学校”从创建“温馨校园”开始。五堡寄宿制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抓质量,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河北省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河北省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张家口市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张家口市班级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张家口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张家口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张家口市学生资助先进集体”“张家口市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涿鹿县教师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教学成绩连年居于全县前列,涿鹿县脱贫攻坚、党建、学前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多次被国家和省市县媒体报道,2021年教师节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2022年中国教师报“醉美校园”报道了学校短视频。
一、多方协调,合理配置,致力打造温馨、美丽校园
五堡寄宿制学校是一所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2014年9月在原址新建,包括教学楼、住宿楼、学生餐厅,是五堡学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始终坚持“创建绿色、和谐、温暖的幸福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快乐学、幸福成长、润泽人生”为校训,力求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省内知名、独具特色的乡村名校,成为乡村教育的典范。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729名在校学生,65名教职工。学校占地面积19 3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21.74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录播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科技活动室,还有集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家庭教育中心。校内还建有广播站、校园网、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化设施,图书室藏书达32 000册。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环境宜人。学校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知识化、经济化、人文化“六化”协调的整体布局。
二、多措并举,预防为主,着力打造温馨、平安校园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筑校园安全网,加强疫情防控演练,有效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预防工作。一方面,持续完善教师岗位值班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聘请镇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进校作法制报告和安全讲座,聘请卫生院院长担任学校健康副校长,及时进行卫生教育和医疗保障。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交通安全防火专题讲座、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应急疏散演练、假前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宪法宣传周、铁路安全教育、反对校园霸凌、防震演练等,全体师生进行了多次防疫、防震、防汛、防火应急疏散演练,使学生了解地震、火灾发生时的避震、防火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校园内多处设立安全指示牌,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充分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告家长书》等方式,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防范。多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学校坚信:预防重于抢险、责任重于泰山。
三、培养特长,提升素养,极力打造温馨、幸福校园
把课堂向课外延伸是创建“温馨校园”的一大特色。多年来,学校社团组织以学校“乡村少年宫”为依托,以艺术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精品社团。现共有学生社团18个,每年在县中小幼艺术节上,社团节目作品均能获得优异成绩。“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学校各社团正以特有的魅力召唤越来越多学生参与。
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021年男队夺得张家口“市长杯”冠军,2021年、2022年女足获得“市长杯”第四名,2022年女足代表张家口市参加河北省足球夏令营。每年足球队的学生均成为市区学校争抢的香饽饽。逐步打造“球品、学品、人品”三品合一的校园足球文化内涵。在张家口日报、河北教育杂志上,学校的球队荣登专版……
河北省非遗项目“涿鹿秧歌角”落户五堡学区,让学校在艺术与文化整合、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再辟蹊径,被涿鹿融媒和潇湘晨报报道,今年排练的《金色的鱼钩》已经被推送到相关部门。
四、关注心理,抓好服务,竭力打造温馨、温暖校园
作为全县试点建立第一个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心,购置了大型心理宣泄呐喊仪、高级智能按摩放松椅等设备。学校心理教师为家长作“走近青春期的孩子”“从心出发、正向沟通”等系列的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正确处理亲子问题。建立班级微信群、校长信箱、注册学习平台、发放告家长书、家访、组建家长委员会,各种方式各有所长,交叉使用。
疫情期间,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开通“线上课堂”连续多次举办心理讲座,暑假对所有学生进行家访。学校利用节假日深入全镇的贫困学生家中调查落实,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同时,将残疾儿童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坚持定期给代家沟残疾儿童任嘉庆送教。网络授课期间,向李泽兰、沈蓉两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电脑,每周拷贝教学视频。学校后勤工作始终坚持“后勤不后”的理念,把服务全体师生放在心上,重点关注师生就餐质量提升,为让老师舒心工作,工会组织了教师节、三八节、冬至、端午等节日的各种活动,开展一系列为职工“送温暖”活动,给退休老师举办荣退仪式,把学校关怀及时送到每一位职工家里,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开办“红领巾”校园广播,编写《沐风》校刊等,以校园媒体的有效融合形成育人氛围,引领育人方向。
五、探索学习、研训并进,努力打造温馨、优质校园
明确“双减”减量不减质,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严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常规关。积极参加县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张家口教科所组织的学科、教材、课题、网络精品课培训。编写《国学》《书法》《高年级阅读》《足球》等校本教材,彰显了学校特色,也让学校的校本课程言之有物。
扎实推进跨越式课题实验,成为涿鹿县第二轮实验学校,董三春老师为全县老师作跨越式实验观摩课。坚持“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新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近三年来,5人荣获市级说课比赛一、二等奖,三人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22人次荣获县级优质课评比和县级说课比赛一等奖,45人荣获县级教学教研先进个人、跨越式名师和骨干教师等称号,每年都有教师100多人次获得省市县各种奖励。
六、凝心聚力,立德树人,全力打造温馨、人文校园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打好课堂教学的阵地战。把爱国、诚信、严谨、求实、坚韧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
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在庄严的气氛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主题班会每星期都有不同的主题,环保、自救、法律意识、传统美德就这样走进了学生的视角。疫情居家,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班会课依旧照常开展。
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系列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牵引,开展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端午节手抄报、教师节书画展、国庆节征文、重阳节感恩系列活动。同时把握重大时间节点,于建党节前夕,开展“学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做社会主义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县国税局联袂开展“党史润童心,廉税正青春”主题教育,为学生开辟校外德育基地;“童心向党,薪火相传——党的故事我来讲”百日教育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重温党的光荣历史,荡气回肠。同时,“阅知行”读书、毕业典礼等活动,一次次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功能,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今年学校少先队作为农村学校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涿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大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大会。
七、创新思路,活动为媒,鼎力打造温馨、书香校园
为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在教学楼楼道、教室为学生设置书柜和书架,秉承着“宁愿书读烂,不把书放坏”的指导思想,把图书搬到楼道、教室,按班级划分区域,让学生沐浴在书的海洋,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打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校园阅读环境,同时以活动促管理,班级层面组织“好书荐读”“读书沙龙”“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层面组织“读书分享会”,通过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今年学校读书活动被《张家口日报》报道。
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校园有《论语》墙、《学记》墙等,宿舍名称以《楚辞》和《诗经》以及古诗词里的词句命名,让师生时时刻刻都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学校在环境育人中匠心独运,同时安装健身器材,让师生在这里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力求做到“一砖一瓦皆解意、一草一木总关情”。教学楼楼道文化按照“尚德、启智、筑梦”三个层次设计。
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歌声嘹亮,活动多彩。“打造温馨校园,做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下一步学校将以争创“温馨校园”为契机,以优美的环境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熏陶学生,以精致的管理塑造学生,以多彩的活动温暖学生,引导教师努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育孩子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好学生,以“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的情怀,坚定信心、共担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进一步打造温馨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