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木小学位于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西柳木村,始建于1952年,历经68年风雨洗礼、文化积淀,形成了“和美共进”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和美”文化,以和聚力,以美育人,大力实施“创美校、塑美师、育美生、促美行”的“四美”工程,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做有温度的教育,打造温馨的校园。学校先后获得“静海区德育特色先进校”“消防安全达标校”“静海区平安校园”“静海区书香校园”“三八红旗单位”等称号。
一、实施科学布局,建设师生的“方便之家”
近年来,按照静海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科学规划,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工作部署,区镇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本着“方便师生、就近入学”原则,将西柳木小学招生范围确定为梁头镇的3个村,覆盖人口3758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2012年对校舍进行翻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3平方米。学校选址在村西面,这里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学生上学距离最远的不到2公里,路途多是乡间公路。在校园建筑设计方面,学校领导班子深度谋划,采取传统中轴线对称格局,整体布局落落大方。校园建设坚持“方便实用”的原则,教师车辆停靠区、家长接送等候区,分区明显,布局合理。占地4950平方米的操场,为孩子们健身锻炼提供了好去处。
二、改善办学环境,建设师生的“美丽之家”
“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是静海农村的一大特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西柳木小学校园建设一年一变样,几年大变样。如今,当你倘佯于这所村办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平房整齐划一,一间间教室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荡漾着快乐……
学校着力在“买马配鞍”上下功夫。一是实施绿化美化。校园内外栽种海棠、国槐、馒头柳、针女球等树木68株。院内有大大小小的花池6个,花箱18个。营造了“春有鲜花、夏有绿,秋有果实,冬有景”的美丽环境。二是打造校园文化。校园内人文环境优雅,一进校门就会发现,墙壁上镌刻着核心文化“和美”,以和为美,以美为进,向和而生,向美而行。甬路两侧是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文化墙,文化墙里囊括了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囊括了名人读书轶事、读书格言、中国名著、师生风采展等内容,步入校园犹如徜徉在书的海洋,四处沁着书香;教学区有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运动场是以体育竞技为主题的文化墙,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在打造外显文化的基础上,学校通过校园读书节、传统文节等各类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和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加强功能设施配备。先后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心理辅导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全部达到现代化标准,其中图书阅览室存书10278册,人均61册。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教学与信息化并轨,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每堂课通过大数据网络让孩子们畅游网络世界。五是增强保障能力。校门口配备了电子测温、自动报温设备,实现了晨午检管理的互联网化。校园内配备了高标准的直饮水机,为师生24小时免费提供热水。人性化的图书角,校园里的路灯、花草植物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更有世外桃源的雅趣。温馨的教师食堂、宿舍、浴室、洗漱设施,为广大教师扎根农村、安心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师生的“成才之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柳木小学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在知识的殿堂里勇攀高峰。努力做到“四个抓实”。
一是抓实师资队伍。配齐配足必要师资,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坚持“内培外引”双结合,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学识水平。目前,全校在编教师15 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9人,二级教师4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学校拥有入选“农村千名教师计划”和“国家培养计划”的教师各1人。二是抓实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和美”课堂。课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形成“目标引领,基于情境、问题导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反馈提高”的课堂流程,特别是课堂 “每日一练”和“每月表彰”相结合深受师生喜爱。编印《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校本教材,开发简笔画、剪纸等网上校本课程。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近几年来,完成市级、区级课题研究2项,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其中3篇获国家级一等奖。三是抓实家校共育。每学期开展各具特色的亲子活动,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开展了“烹饪妈妈”课堂,由学生家长亲身讲解一些简单的家常菜肴的烹制,鼓励高年级的同学参与,不仅提升了学生做家务的能力,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缓解由于疫情带来的心理焦虑。学校还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开设家校共育课堂,卫生课堂,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社区学堂等活动,构建“家校社”和美共同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据统计,自建校以来,从西柳木小学走出的学生中,大学本科以上有1192人,其中,研究生有238人,博士生24人,这些人才,不仅在各条战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也擦亮了“西柳木小学”这块闪光的牌子。
四、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师生的“快乐之家”
西柳木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五个下功夫”:
一是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结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建立结对帮扶等制度,认真做好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通过学校公众号开设“听学姐讲故事”“‘四史’教育100讲”“从小学用典”栏目,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老师们除了教书育人,还要完成很多其他工作,学校建起了职工之家,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贫困教师、退休教师,利用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团建活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奋进的“和美”教师团队。二是在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上下功夫。学校围绕“和美”文化,建设“六有”班级,还开展唱班歌、讲班训、树班风等主题活动,每个班设有光荣榜、班级园地等主题墙,师生共同创作的书法,剪纸,绘画作品在文化墙上展示。学生的情感、思想,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绘画、一张张剪纸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三是在培养礼仪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倡导平等交往、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同学关系。培养学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文明举止,“行合乎礼,止合乎范”的礼仪规范。既倡导春风化雨的助人品格,也注重宽以待人的良好心态。四是在提升劳动能力上下功夫。学校门前开辟了两块温馨菜园,分配给一至六年级各班,菜园的蔬菜种类齐全,春季有各种叶菜,夏季有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等,秋季有白菜、萝卜,师生自己动手,丰富学生农业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树立起“粒粒皆辛苦”的意识。五是在搭建德育平台上下功夫。坚持开展 “学雷锋”月、清明节、植树节、世界节水日、庆“六一”、教师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红九月”班级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国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三个崇尚、雏鹰争章、社会实践、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通过校园文化载体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落实 “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的办学宗旨。2019年校园短剧《少年英雄王二小》获市级二等奖,2020年微电影《争做诚信友善好少年》在“看静海”栏目展播。
五、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师生的“安全之家”
西柳木小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突出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主动把好“三道关”。
一是把好宣传教育关。对学生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提醒每日播;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不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意识;坚持24小时校务值日制度,责任到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做到了建校几十年来安全事故“零发生”。二是把好内部管理关。坚持眼睛向内找问题,开展经常性自查自纠,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教室结构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利于学生视力保护;每个教室均有前后两个门,方便学生紧急逃生。三是把好严密防范关。学校配备两名专职保安,每天着装、持械上岗;充分用好村内联防积极分子,随时为校园安全当“哨兵”,遇有可疑人员及时报告。通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师生安全加装了一道“防火墙”。
十载探骊,一朝得珠。经过多年努力,西柳木小学温馨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团结务实的西柳木小学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辉煌的篇章,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学校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光荣传统,开拓创新、以德为本、以生为先、和美共进、开创未来,创造更加平安、和谐、温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