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建造和美家园 倾情铸就温馨校园——汪清县鸡冠乡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汪清县鸡冠乡中心小学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鸡冠乡鸡鸣村,始建于1937年,校园占地面积28 030平方米,现有教师52人,学生217人,教学班级13个。在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政策指导下,学校秉承“和美”办学理念,坚持“打造和美校园,润泽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实施依法治校、名师强校、科研兴校、文化立校、质量铸校的发展策略,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一、优化办学条件,开拓温馨校园新天地

2019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设乡村孩子成长的育人环境,县政府投入160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教室12间,同时设有图书室、音体美教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录播室、会议室等功能教室,每层楼都设有男女卫生间,人均图书达到51本。铺设校园绿屏运动场地9000平方米,硬化校园甬路5000平方米,新建72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购置的音体美器材,科学实验室等各室器材完全达到标准,满足学生需要。

二、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温馨校园新格局

为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学校配备了警卫室、卫生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全面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达标,实施“班班通”。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校园监控全覆盖无死角,食堂实现“明厨亮灶”能够为学生供应开水。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1.6%。班级配置适当,无大班额,每间教室均为朝阳设计,采光充足,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纳米黑板。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

三、打造“和美”文化,提升温馨校园高品位

(一)“和美”文化润泽温馨校园。“和”生丽,“美”助融,“温馨”润校园。学校秉承“和美”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和合之城”“和雅之师”“和美学子”“和悦之力”等系列校园文化,形成“正心至和,笃行尚美”的校风,加快了以“和”聚力,以“美”融人的温馨校园建设步伐。

(二)传统文化涵蕴温馨校园。为“传承文化血脉,营造文化校园,养育文化人格”,学校努力打造“和合之城”,营造温馨环境。一是在校园内醒目位置镌刻“三省”“鸿渐”“思齐园”等字样,注重培养师生反思自省能力,提醒师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是以成语故事、《道德经》、《论语》、“国学十二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走廊文化建设,让师生徜徉其中,尽享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精髓。三是在教学楼外的大理石甬路上镌刻《唐诗》《宋词》《论语》等国学名著当中的千古佳句,让学生行走在路上,铭记在心间,践行在行动中。四是在校园“静德苑”“明德轩”“观复园”等处将文化融于绿化之境,给学生提供了晨读、午诵、暮醒小憩的庭院。

(三)红色文化增色温馨校园。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设立“菊香文化记忆馆”为学生展示鸡冠本土红色资源等红色文化。结合鸡冠本地资源,研发《鸡冠乡红色记忆》校本讲义,宣传当地劳模事迹,弘扬抗联精神,培养学生理想信念,让学生从小心怀祖国和人民安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四)校园文化聚力温馨校园。为营造温馨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分批次成立了“晓晓”文化讲解员团队,用童音、童色绘制立德树人的“和美”画卷。“晓晓”讲解员曾多次为省、州、县的领导和兄弟学校参访团讲解校园文化,通过他们的声音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思想,使学校、家长、社会同频共振,聚力温馨校园建设。

四、培育“和美”师生,铸就温馨校园高质量

(一)精心打造“和雅之师”,带动温馨校园快发展。为培养“举止优雅”“谈吐文雅”“精神高雅”“德馨技高”的“和雅之师”,学校运用“1+1+1+1”四个一活动抓教师队伍建设,即“知行智慧团队”—“讷言国学讲堂”—“敏行读书交流群”—“智圆读书沙龙”系列内涵建设活动;研究“一主四学”教学模式,增加“和美”课堂容量,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小课题突破总课题的方法,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营造和颜悦色,美教精艺的课堂氛围;按照“一分,二检,三培”的三步提升步骤,全面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校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的好成绩,促进了温馨校园的快速发展。

(二)爱心培育“和美学子”,助力温馨校园育栋梁。一是多措并举抓“五育”。学校坚持“和美教育”的育人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五育并举,推进融合育人,着力打造更具有活力的温馨校园。学校制定“七会五好”育人分目标,将“五育”并举融合到“七会五好”中。秉持“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育人思路,建立“531”评价机制,运用这一机制加快和美少年的建设步伐。即学生获取五张“七会五好”少年卡,换取一张“和美学子”卡,集齐三张“和美学子”卡,获得一枚“和美明星”杯,让孩子们享受跳一跳就能“摘果子”的喜悦,来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力和恒心,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同时运用少年宫这个平台,研发“三雅”课程(雅智、雅艺、雅行),丰润德智体美劳课程内涵,多措并举,逐步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二是“一册四环”抓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积极组织教师研发家校共育“一册四环”教育模式,兼顾“学文”和“力行”两方面,从知、情、意、行入手,架起学校与家庭共育的桥梁。

五、和谐校园关系,凝聚温馨校园新力量

(一)实施青蓝工程。为加速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的步伐,坚持“以老带新,新老组合”的方法,引领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实施青蓝工程,激活了老教师的干劲,年轻教师的活力,营造了传帮带的温馨学习气氛。

(二)创新工会活动。学校坚持每月集体给教师过生日,送祝福卡。大家的祝福,领导的关怀,教师体会到了尊重的快乐与幸福。为退休教师送上奖杯,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逢年过节与老师们一起包饺子,食美味共叙家话,使教师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校园的温馨。

(三)关爱贫困学生。实施“1+2”关爱工程,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传递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的能量,严格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积极为贫困家庭争取社会各类捐赠,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家访,关心留守儿童、贫困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

六、规范校园管理 提升温馨校园高品质

(一)创建网络式安全管理。学校在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形成了两线一网络的格局,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线。定期开展防汛、防火、交通演练,形成应急预案,把安全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安全教育活动,增长学生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

(二)规范常态化教学管理。建立教师巡课制度,听课制度,研课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考核机制,教师综合素养评价机制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作业注重分层设计,注重班级品牌建设,形成一班一品,多措并举,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美教精艺”的教风和“美美与共”的学风。

多年来,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温馨校园,全校上下,倾心倾情,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加快了师生内涵建设的步伐。教师的干劲足,政治素养和文化业务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知识储备有很大提高,校园里洋溢着和谐的、和乐的、和美的温馨气息。未来的征程上,学校在国家乡村温馨校园政策指导下,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深入研究,砥砺前行,努力办好师生满意的幸福乡村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