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位于白马井镇东部,靠临春马省大道,距离儋州东坡书院不到20公里,交通安全便利。学校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6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学校现有6个年级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3名,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18名,校警2人,生活教师1人,保洁1人,医护人员1人),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完全小学。
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分明。教学设施齐全,有电脑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2015年至今,学校更是以均衡发展为契机,大力加大校园建设力度,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百花竞放,空气怡人。教学条件日趋完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示范带动,紧扣“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校训,构建特色校园,文明校园的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2017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学校”,2018年学校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学校”,2019年学校被评为“省级田园特色学校”。现将创建乡村温馨校园以此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载体,助力温馨校园建设
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前,学校教育条件非常简陋。几间矮小的土瓦房,建于80年代,一到雨季,学生就戴着帽子上课,因为房子漏雨,学校没有围墙,村里的散养的家禽,常“光临”学校,到处乱窜乱跑。
近几年,学校秉承“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均衡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政府投入、项目争取、自筹资金的方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学校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两层教学大楼和两层教师宿舍楼,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2018年,投入近130万元改造学校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投入20万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购置学生电脑40台,教师电脑18台,打印机3台,空调3台,更新教育教学设备。
现在学校拥有体育器材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建有标准的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乒乓球台两个。拥有图书3826册,教学仪器品种齐全,体育器材准备到位。素质教育、办学条件等各类档案内容齐全,装档规范。特别是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实现了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精心布置,校园文化上墙。学校的教学育人环境逐步改变,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教风、学风日益浓厚,管理更加规范,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教学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趋势。
二、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温馨育人环境
学校紧扣“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校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陶冶师生品行。
(一)打造育人环境、创设美好校园
学校根据地理位置来布局,以教学楼为中心点,设置四个区域:运动区、教学区、田园绿化区、生活区,学校布置有序,合理安排。以人文为重,着重打造新时代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为师生们营造出了一个舒适、优雅、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二)构建校园特色文化,以宣传榜为引领
校园墙旁设有14个宣传板块,与时俱进把 “雷锋好人”“文明班级”“文明之星”“毒品危害”“环保主人”宣传各种剪影内容。发挥校园文化宣传主干线作用,用点带面的形式,为师生们树立良好道德情操。师生在这里接受心灵的洗礼,找到学习的榜样。
(三)挖掘乡土文化,传承特色文化,陶冶师生高尚情操
学校本着德育树人的宗旨。挖掘本土文化,展示“白马涌泉”“东坡书院”等儋州景色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牌、文明礼仪宣传篇、教师之星、学生作品展、师生书法专栏等,井然有序,风格独特。把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师生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让乡土文化在校园里落地开“花”。
(四)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
学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以少先队的活动为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的主题,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德育氛围。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学校德育处精心设计组织了一次“阳光自我”的诚信主题班会之后,德育处常收到各年级学生的拾金不昧的情况汇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捡到人民币和其他物品总价值约三百元。各年级还在田园基地通过劳动教育举办了“感恩父母”活动。要做一个诚信做人,懂得感恩的人。各年级学生在家里主动为父母洗脚和干家务。六年级学生符克欢原本是个性格内向,懒惰,不爱劳动,不干家务的孩子,通过主题“感恩父母”活动教育之后,他认识到自己缺点之后,主动为有残疾,生活不便的妈妈干家务,成为一个诚实、勤劳、能干好孩子。
学校通过“亲子采摘”“感恩父母”“阳光自我”“拾金不昧”“大手拉小手”等一系列家校教育活动篇章,记录这欣喜与温馨,有的放矢的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懂得有错就改,养成品行端正的良好处世立身之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学校积极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坚持评价要体现教育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以幸福感为载体,激化温馨校园的生命活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主题。学校定期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了“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学校提出的“四个善待”让全校教师如沐春风:即善待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自己,帮助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注重引导教师们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健康心理:在工作上减负、心理上减压、活动中放松;在管理中努力做到四个“一点一多”,即:柔一点,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多一些理解宽容。真诚地信任和欣赏每一位教师,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让教师感到幸福和快乐,再把幸福和快乐传递给学生。
四、以乡土特色课程为载体,推进温馨校园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展学生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兴趣,结合地方特色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平台。
(一)搭建综合实践,以美食文化为支撑
儋州美食历史悠久,盛名远扬,每个地区都有本土的特色美食。为了让孩子继承儋州舌尖上的美食文化,在味蕾上记住乡愁。学校以《记住乡愁——儋州美食进校园》为主题活动,了解儋州米兰历史渊源,深入当地最出名的米兰铺,亲自邀请“米兰姐”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米兰,从选材选料,配料,准确掌握火候,学生学习并记录制作过程,以保证学会传统手艺。学生制作中应会选料,先烫米兰丝条、炸花生油、做好配料菜料(豆角、红萝卜、豆芽)、特别是干炒芝麻籽配料等,要懂得掌握火候,不然就烧焦了。在“米兰姐”的指导下,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让他们记住家乡的味道,记住一缕缕乡情;白马井红鱼煲也是本地一道亮丽美食“风景”线,在红鱼煲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红鱼食材的新鲜度,及对米种子的掌握,烹饪时要先把生米煮熟,要掌握火候,到最后饭至将熟时,再把红鱼片放进去,配上料理。
2021年7月份,省培训院组织专家组和培训老师一行80多人,莅临学校参观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制作儋州美食活动,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千层糕、东坡粽子、鸡屎藤、马井米兰、碱水馍……学生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为来访的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介绍,一边做买卖,一边吆喝。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专家和老师们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
(二)挖掘田园课程,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田园教育是有根教育,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与利用本校特有资源,开辟田园基地,师生亲自动手翻土、刨地,开辟了一块田园实践基地,命名为“七彩园”。这是学生的天地和摇篮,学生自己设计内部苗圃图形,设置七个区域:菜香园、果香园、稻香园、南药园、无土栽培园、鱼菜共生园、食用菌培植园。把学校建成孩子们参与劳动、体验学习的大田园、大课堂。学校把“七彩园”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学科教学融入劳动实践,搬到田间地头。开设了“劳动+数学”课程,孩子们在动手测量计算土地面积,在劳动中掌握几何知识;“劳动+语文”“劳动+美术”课程,孩子们边劳动、边观察、边学习,在劳动中完成观察作文、风景写生;“劳动+科学”课程,孩子们通过稻虾共养课程、鱼菜共生课程和无土栽培课程探索科学;“劳动+管理”课程,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在劳动中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让学生们一边亲自体验劳动,一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劳动过程中,不断学会合作,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真正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活跃学校教学氛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获得幸福感。
2021年9月份,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到学校调研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实地察看田园基地“七彩园”,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取得的成绩。2021年12月13日上午8:30分,学校受邀在全国政协“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远程协商会上作场外视频连线发言。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海南教育周刊等新闻媒体对学校实施田园课程的有效经验进行采访报道。
(三)培育爱好,搭建兴趣平台
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还开设了“四门”特色兴趣班。
儋州五音表演班:学校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尽一切可能让学生掌握一门乐器,领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体验音乐之美。在张浩长教师指导下,几乎每个清晨都会从学校操场传来一阵阵动听悦耳的笛声,让音乐浸润孩子之“心”。
体操表演班:培养学生学习体操的浓厚兴趣,加强个体身体素质练习,强化了学生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勇于展示自我,让体操浸润孩子之“体”。指导教师吴新霞,自编三个特色“操”,即“全民共舞”“兔子舞”“中国功夫”。
美术兴趣班: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教学生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多彩的世界里,尽情描绘无限的可能,让美术浸润孩子之“思”。陈焕海老师利用学校田园基地“七彩园”做背景,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把心中最美的景色通过画笔记录下来。
儋州调声班: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民间音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校园,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学校把儋州调声带进校园,吴新霞指导老师自编《欢迎您到儋州来》《七菜园最美丽》等调声曲,教会全校学生,还配上富有情调调声动作,编织成一套完成的儋州调声“景色”。得到家长们一致表扬。
国学朗读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经典诗词的余韵,在大声的诵读中领略作者的不同思绪,让国学浸润孩子之“德”。指导教师陈荣福在学校举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
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既需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也需建立和谐温馨的同学关系。学校倡导“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也注重尊师重教的感恩教育;既倡导春风化雨的助人品格,也注重宽以待人的良好心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事间守望相助、同学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团结务实的藤根小学师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辉煌的篇章,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光荣传统,开拓创新、以德为本、以生为先、和谐共进、开创未来,创造更加和谐、平安、温馨的明天!
五、今后设想
全力打造温馨校园,谱写校园新篇章,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把学校建设成能和城市学校相媲美的、质量一流的、家长满意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