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沈其荣院士师德宣讲报告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12-22

12月22日下午,我校师德宣讲团报告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学校师德宣讲团宣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沈其荣作“师德修养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报告,全校200余名教师参加报告会。

1.jpg

沈其荣院士围绕“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分“大学和教师的使命”“什么是科研”“如何做好科研”“如何做一名称职或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师德内涵和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分析了聚焦国家需求和科学问题协同推进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研范式,结合自身四十年‘粪’斗、化腐朽为神奇的研究经历,分享了做好科学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的路径,并介绍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育人探索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必备素养。

2.jpg

沈其荣院士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和教师的核心任务。他总结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八项基本素质:要深刻理解导师岗位的职责和神圣性,敬畏岗位;在生活上慷慨解囊,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身体力行,尽量与学生一起做试验、写论文;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参与团队建设,当好团队互帮手,同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谦虚谨慎,尊重同事和学生;遇到突发事件,不把责任推卸于学生。他建议教师在培养好研究生的同时,要主动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潜力,创造好的实验条件供本科生使用,本研一体共同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沈其荣院士基于自己团队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提出,科研是抓住现象、揭示本质、创造现象、揭示本质逐级递进的过程。要想获得原创性发现,必须先发现原创性现象,再依托完美的试验设计、精准的实验步骤、对科研结果反应的灵敏度高、逻辑思维能力强等条件,产出既有用又有理的科研成果,从而实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解决科学问题。他强调,科研工作者一定要主动融入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沈其荣院士的报告激发了参会教师探讨教学科研问题的浓厚兴趣,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沈院士就如何攀登科研高峰、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科研平衡等问题,与在场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