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

作者:盛继前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03

近期,我参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网络培训示范班第一期的培训学习,超额完成了规定课时,系统学习了总体国家观相关知识,极大地开拓了视野。现汇报如下:

一、名师讲授、内容丰富

本次培训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开展授课。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平常熟知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还学习了“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等模块配置课程,系统了解了国家安全体系,让我知道了重大风险各领域都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还听取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一批国内顶尖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二、贴近实际、针对性强

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各领域最前沿进行了精彩的讲解,特别是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结合实际进行授课讲解,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和领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了解了当前重点领域面临的各类风险,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培养了斗争精神,提高了斗争本领,加强了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使命。

三、创新载体、加强宣传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思想。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作出新调整和新贡献,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一)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的保障机制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危机意识、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要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充分重视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局统筹考虑。要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的保障机制:专职的授课教师培训、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的教材、必要足量的课时。适时适度把国家安全教育延伸到顶岗实习企业,形成学校和企业国家安全教育的合力。

(二)在思政课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

切实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讲到爱国主义,需向学生讲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某种意义上就是爱家、爱自己,爱国就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不能为了个人私利损害或出卖国家利益。在法律基础部分,可向学生介绍《国家安全法》,使学生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以“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战”“中印边境问题”等同学们关心的时事热点为切入点,融入经济、文化、军事等国家安全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分别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方面的知识。把国家安全知识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三)加强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要以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加强《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向学生讲解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让学生在普法宣传中掌握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除利用传统的校园网、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还应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体,以及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竞赛、收看相关电视和电影等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四、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学校党委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针对人人都是发言人的新媒体时代,要切实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我认为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三个阶段——网络舆情形成阶段、网络舆情演化阶段、网络舆情作用阶段。针对网络舆情形成阶段的随机性、偶然性、不确定性,要早发现、早干预,将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针对网络舆情演化阶段传播速度快以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扭曲、发酵、升华、演变等特点,要采取有效方法及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作用阶段已经发展为网络舆情事件,其影响范围已渗透到现实环境,不仅会影响网络环境,还会影响到现实教育环境。如果不能有效处置,将对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可采取以下几个引导策略和方法。

(一)定岗定责,专职专责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已成为高校舆情反映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各自的观点、态度、意见和诉求。网络成了一柄“双刃剑”。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应对措施,但多数院校的网络安全组织结构配置略有不足,存在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现象。必须充分认清现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设置专业网络信息安全员,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部门(可与党委宣传部门合署办公)负责网络舆情相关工作。

要建好“网络舆论引导员、网络技术服务员、网络评论回帖员”三支网络工作队伍,各司其职、协调联动,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实施。培育网络名编名师,为学生创造和输送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文化氛围,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络阵地,把立德树人的使命扩展至网络空间。

(二)明确目标,明确任务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是一项涉及到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在校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重要工作。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思想一致、目标统一,充分认识当前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坚决杜绝由于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的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在网络舆情工作的分工上也要进行科学的谋划与部署,要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人文环境、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将舆情引导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坚决避免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因准备不足而导致高职院校应对无序的情况发生。

(三)严防死守,抓小抓早

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三个阶段,要抓住网络舆情的形成阶段这个黄金期,尽早进行引导。如果第一时间监测到了网络舆情,要摆脱过去“一堵二捂”的工作理念,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将网络舆情降温,避免网络舆情被不断炒作、传播。高职院校学生,就其身心特点而言,极易被网络舆情所吸引。因此任何领域的网络舆情都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及时对网络舆情作出风险评估,并且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提早介入引导。

(四)实时监控,及时处置

要加强组织协调、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明确重点监管平台和关键词,并实时监控,对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准确把脉、理性引导,及时干预不良信息、负面声音、谣言的传播。要规范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流程,把握网络信息发布时、度、效,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五)通力协作,多管齐下

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无论发展到哪个一个阶段,只要发生了网络舆情,就需要及时干预。不仅需要在网络进行线上舆情引导,也要在线下进行有效的疏导,不仅需要网络信息安全部门、宣传部门进行工作,同时也需要办公室、信息化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安全保卫部门等通力配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在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中,承担起“主力军”“冲锋队”的作用,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挖掘网络舆情背后的焦点问题、现实诉求、社会矛盾等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引导。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归结到根本,还是要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摆脱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工作思路。网络舆情绝不只是宣传部门、网络信息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各群体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要充分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才能有利于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顺利开展。

(六)及时发声,及时疏导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首先要阐明自身的立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为避免网络舆情在传播中被扭曲、炒作,要利用权威新闻媒介,将网络舆情涉及的事件的本来面目还原于公众视野。

(七)总结反思,冷却余温

网络舆情得到平息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结束,一旦稍有松懈或者是后续处置不力,极容易造成已经平息的网络舆情死灰复燃。一旦网络舆情事件得到二次发酵,那么它的攻击性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当网络舆情得到正确的引导之后,还要对舆情引导工作的全程进行总结,总结积累经验。

全球化时代,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要强化网络舆情引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