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在一流大学建设中迈出更坚实步伐

来源:广州工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16

通过参加第二期高校卓越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助力打造教学名师,培养教学领军人才”,我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第一,在“一流课程建设领导力”方面,我认识到了教学创新强调的是创新。怎样进行教学创新?如何形成创新教学成果?我认为,教学的过程与教学创新、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教学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评价创新和手段创新。通过对课程目标定制、学情与痛点问题的分析,运用这些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进行创新,并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成效,最终形成能够推广的教学成果。

第二,在“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力”方面,我学习到了关于教育质量的内容,如要解决质量标准有无的问题,解决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的问题。教育认证要清晰客观描述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等方面内容,特别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要真正建立和实施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即对产出目标负责,如重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等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能否支撑预计目标、评价结果是否用于专业教育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专业建设应该确定培养目标,自上而下系统设计;要细化毕业要求,设置重点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公开评价标准,明晰考核测评环节;基于学生产出,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实施达成评价,完善质量监控机制。

第三,在“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力”方面,我领悟到了一流的大学必然拥有一流的学科,而学科的交叉融合又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当前,我国高校正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保持现有学科的“一流”及打造新的“一流学科”,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唯有打破禁锢,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聚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育适应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载体,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交叉管理运行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交叉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在“教学组织建设领导力”方面,我体会到了教学系是高校最典型的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单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学系的功能不断拓展,新时代的高校教学系部承担着起草与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教学管理、组织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开展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等一系列重要职能。因此,要进一步将重心下移,大力加强教学系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第五,在“教学研究与创新引领”方面,我意识到了应该完善推进机制,创设良好科研氛围;建立争先创优评价机制,以评估和评比规范、引领、激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协同共生合作机制,以共研共享、交流互鉴推动教科研工作;优化培养机制,建设高素质教科研队伍,教科研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的管理队伍;加强教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以任务驱动、项目研究的方式推进教师科研素养和指导能力提高;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科研内涵品质;加强精品课题培育和辐射,建立精品课题常态化培育和辐射机制。

第六,在“卓越教师与专业发展”方面,张斌贤教授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中提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要坚守严谨的治学态度,善于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揭示知识深层次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讲授;从事科研工作时,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主攻方向,保持研究方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教学与科研之间,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适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其相互转化和促进。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在“一流课程建设领导力”“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力”“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力”“教学组织建设领导力”“教学研究与创新引领”“卓越教师与专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获得了深刻的认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