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资源服务平台

走进巴蜀——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9年度首场推广会在渝举办

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19-03-29


01.jpg

会议现场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实发挥“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19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活动走进巴蜀暨长江经济带基础教育创新大会于今日上午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拉开帷幕。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办公室主办。

来自教育部教材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长江经济带主要省市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以及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近400所学校的校长及教师参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重庆市副市长屈谦、渝中区区长商奎等出席会议。

据了解,本次会议聚焦“教育是‘做’的哲学:学校综合改革与教师使命”这一主题,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02.jpg

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 张远洪

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张远洪致欢迎辞,欢迎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同行相聚山城,共话教育。他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也是渝中教育的优势,巴蜀小学作为渝中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先锋之一。巴蜀小学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此项成果奖评选开展以来,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小学。学校通过开展1+1+N城乡学校文化互助模式,辐射全市30多个区县,200余所学校,14万余次师生,凸显了一所优质学校引领示范与带动的作用,体现了一所小学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情怀。

03.jpg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邓沁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沁泉指出,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重庆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他希望,通过这次成果奖推广活动,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重庆的校长、老师认真学习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兄弟学校的教育理念、创新智慧和管理经验,奋发有为,共同谱写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04.jpg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 朱东斌

“2019年将会是基础教育的质量年,教学改革将成为高频词,教师才是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朱东斌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九个坚持”“六个下工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些重要的论述是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遵循。他指出,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要义,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部分,一切的教育改革最终都要落到教学改革上。他强调,要改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方式。鼓励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强化学生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05.jpg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工作,是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炼总结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基础教育优秀成果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获奖成果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这对于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工作,他希望,一是凝练教学成果的精髓,使教育教学改革更加理性、更具品质、更有实效;二是丰富教学成果推广的形式,全方位地向教育界和社会进行宣传展示;三是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更多关注教学成果中体现的精神、理念与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多样化的改革发展之路。

06.jpg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 杨银付

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基础教育改革要向着纵深推进,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 杨银付作了题为《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主旨报告。他提到,此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广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和地方政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共同举办的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活动。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巴蜀小学和来自全国许多地方的教学探索,正是落实全教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他认为,教育现代化有四个特征,即教育要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更有活力。他还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等十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任务。

07.jpg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刘达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另一个特等奖得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也在本次会议上对其成果《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作了分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达介绍,上海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研究构建了以立德树人、创新实践为标志的数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标志的数学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改进教学为标志的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了以服务课改为标志的数学教研专业保障体系。  

08.jpg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马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马宏在实践报告中,讲述了多年来,巴蜀小学始终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开启了长期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简称“学科+”)研究。巴蜀团队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真的做,做到真”,让“学科+”成果有力转化,落地生根,用学术的方式守候着生命的静好。她也希望有更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学校,同巴蜀一道,投入到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09.jpg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宋乃庆

在听取了两个特等奖成果实践报告后,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对两项特等奖成果作了点评。他提出,对于两个特等奖成果总体的印象是八个字:改革创新、持之以恒。他认为,所有教研机构要深入中小学、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科,去挖掘并帮助提炼和解决问题,要更好的研究巴蜀小学的教学成果和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让各个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找到不同的发展道路。

10.png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委员会主任唐点权(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右)分别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和学术研讨环节。

下午,巴蜀小学团队通过6个工作坊,即工作坊一“学科内融合”、工作坊二“学科+学科”、工作坊三“学科+生活”、工作坊四“学科+技术”、工作坊五“评价协同”、工作坊六“管理护航”,牵手9个研究共同体单位,以师生代言为形式,共话“学科+”成果研究历程,立体呈现了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在巴蜀小学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素质教育可操作、可借鉴、力求把握综合化实质的行动路径。